近期,红芯事件引发了计算机界的激辩。红芯浏览器是基于谷歌旧版本的内核进行的再开发,使用代码为开源代码。
8月15日,红芯国产浏览器被曝并非自主创新,网传视频解压其底层代码显示大量文件照搬谷歌浏览器旧版。事件发生后,红芯方面包括创始人陈本峰始终表示,有创新,并未抄袭。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检索中,输入红芯创始人“陈本峰”,勾选“发明专利”一栏,可以检索到16个与浏览器相关的专利授权。
近日,又有网友盘点了国产“爱抄”的开源软件,并对开源代码利用也提出了质疑。
那么,有创新,是否就表明是自主创新?红芯的创新又能否保证安全可控?究竟如何才能摆脱我国软件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带着这些疑问,9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业内专家。
只是开源代码的“搬运工”
“创新程度有大小。”沈昌祥解释,“如果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我们称为原始创新;如果在核心技术上没有突破,只是让技术更全面、更好用一些,我们称为科技进步。”
红芯浏览器的创新并非从无到有,而是基于谷歌旧版本的内核进行的再开发,使用代码为开源代码。
“利用开源代码进行创新性工作是贯穿于整个软件业发展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个规律,完全从头自己搞一套的是‘傻瓜’。”沈昌祥说,无论IBM还是微软都利用开源代码进行创新。
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开源又是极不安全的。”沈昌祥说,因为它有“麻痹性”,以为源代码全部公开就透明了,就完全掌握了,事实却是,一个系统的代码有几千万行,想要真正掌握,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分析,工作量堪比重新开发。
“如果红芯真的对代码进行了全面掌握和理解,应该会对代码进行大量修订工作。”一位来自公安部系统的专家表示,角度、任务、场景、需求等不同,代码必定不同。此外,红芯使用谷歌老旧版本,既未能自主演进,又无法跟从新版本进化,也表明红芯并未“吃透”源代码,而仅仅是开源代码的“搬运工”。
“真正的自主创新一般是在对代码吃准摸透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产生了另一个演进方向。”上述专家表示,例如谷歌浏览器内核其实是在苹果浏览器内核WebKit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演进的,最终衍生出自己的Blink内核,包含大量创新,可自行掌控,才能称得上自主创新。反之,如果闭着眼拿为己用,又声称“可控”,等同于帮助大量漏洞“伪装潜入”,动摇安全根基。
自己动手就自主可控?
“现在自主可控满天飞,认为自己动手了就自主可控,这样的认识不全面。”沈昌祥说,操作系统、CPU都以代码为根基,很多国际厂商都与中国签订了合作协议,表示已经授权开放给中国了,真是这样吗?
沈昌祥举例道,微软和中国合资成立神州网信之后,2个月就声称推出了安全可控的Win10政府版。“这么短的时间,中方企业难以完成法律要求的对几千万行代码的系统进行底层改进,更别提自主创新。”
沈昌祥2015年曾担任Win10政府系统审查小组成员。他说,审查小组提出3个原则:电子证书系统国产化、应使用中国的商用密码系统、应使用中国的可信计算技术(原可信计算技术下,第三方软件要经过微软的认证才能运行),“由于违背这3个原则,Win10政府系统并未审查通过。推广Win10将直接威胁网络空间国家主权。”
也就是说,这个借壳入市的国外系统依法证明并不可控。针对这一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曾表示,Win10未通过审查,会存在被监控、被劫持、被攻击、被禁售、密钥和证书失控、无法加固、无法打补丁、不支持国产CPU等安全风险,应停止采购和使用。然而,去年11月,未通过审查的“Windows 10神州网信政府版”已正式进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
面对红芯事件引发的公众对网络安全的关切,倪光南再次提到上述事件并表示,与红芯事件相比,欺骗性更强、对网络安全威胁更大的是那些给不可控、不开源的外国专有软件“穿马甲”的行为。
没有真正的创新,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
无论是声称自主创新的红芯,还是声称对中国开放了代码的Win10,都无法做到安全可控。这表明没有真正的创新,始终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甚至受制程度会有所加剧。
“对合作方开放的全部源代码,要心中有数,不能盲从。”沈昌祥说,保障国家网络安全要做到“五可一有”,可知、可编、可重构、可信、可用、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要做到自主编写源代码,对代码中的核心进行重构,并在系统中加入我国自主的可信技术、密码算法等。国产系统可能在效率上,在代码的质量和优化上难以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但安全性更高,也是“自力更生”的底气。
“我国拥有原始创新的可信技术体系,已经应用在增值税防伪、彩票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等的安全保障上,目前无一例安全事件发生。”沈昌祥说,中国可信计算源于1992年正式立项研究主动免疫的综合防护系统,经过长期攻关,军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可信体系,跨入了可信计算3.0时代。可以方便地通过可信网络支撑平台把现有设备升级为可信计算机系统,而应用系统不用改动,便于新老设备融为一体,构成全系统安全可信。
红芯事件曝出,对相关核查机制的呼唤更加强烈,沈昌祥表示,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意味着网络空间安全有法可依,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各职能部门的标准制定工作,以及各地方政府支持相关项目时的鉴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