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的出现将看书变为“听书”。但念别人写的书进行商业收费,应该是对版权的合理合法支撑,可目前这个市场乱象丛生,可以肯定念书收费给用户听的行为迟早会被版权打败。
知识付费为天经地义
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为23.7亿元,2018年增长至46.3亿元,2020年达到82.1亿元,在用户规模上,2016年我国有声阅读用户规模为2.18亿人,2018年增至3.85亿人,2020年达到5.62亿人,可见用户规模和市场潜力增长,这样的用户规模应该产生市场效益,且包括原作者的效益一份。
听书也该回血给原作者
线上知识付费为一种保障文字作品原作者,朗读者及用户较为公平的方式,当知识付费形成,三方达成一种隐形契约精神,听书的录制加工费用也能回血,保证作品及各个牵涉方的权益。
因此,线上知识付费势在必行也会健康成长。
有声阅读败倒版权门下
目前版权问题杂乱,但面对着市场效益的日益提升和用户规模的日益壮大,版权问题也不会放任开来。
看今后发展趋势,版权监管也不会懈怠,线上各类APP中的版权问题都会从头入手,有声阅读也躲不过,清洁网络环境是大势所趋。
有声阅读唾手可得但不可取代看书
首次打开APP就可选择心仪主题,内容涉及悬疑,都市,言情,人文,商业,亲子等多类,其中也设细分小类,总有你pick的那个。
进入主页面,点开一本书,相比实体书而言,内容拆分成短时语音模式,方便阅读记录。但相反来说,内容切分过细化并没有助于理解,思路断了也就真断了,毕竟太碎片了。这种休闲化阅读方式倾向于快消人群,提取关键点,确定主题,吞咽消化,中间不带一丝犹豫停留。但对于学生,课本上及延展的内容用这种方式就不可取了,学生需要时间消化。在内容深度方面也亟待提高。
获取有声阅读真的太便捷了,一根线下去就能得到,线上把线下能发展的挪了过去,不得不说,线上的不动脑筋真不能完全代替线下阅读。
有声阅读版权问题杂乱
语音合成、情景识别、内容付费,多元化用户体验开辟了新兴阅读市场。但在朗读读物中,版权问题混乱无章,也侵扰着原作者,朗读者和使用者。
原作者无意看到自己的原作被用上了,却没有收到任何告知和版权费。朗读者省去了麻烦,直接获取内容二次创作,却在有意无意中踏上了红色警戒线。使用者虽享受资源的便捷,却也隐形成为帮佣。
目前有声阅读版权问题还真难以言说,APP上的内容分不清哪个有版权哪个没版权。一拥而上就是了,管具体啥情况呢。
版权问题无法解决,有声阅读就打上了稳固地基,发展的阻碍也就不得而说了。
结束语
版权该分成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