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今天人民日报批扫码点餐不该是唯一选择,我们似乎早已经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很多餐厅目前都不再面对面点餐了,我们早已习惯默默的拿出手机点餐,默默的吃完,然后手机结账走人。这似乎好像效率高了不少,但却少了人气的温度和人性的关怀。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称,人民日报批扫码点餐不该是唯一选择并非没有根据,西北某市市民王先生到一家餐厅吃饭,当他呼唤服务员准备点菜时,服务员却告诉他:“请扫码点餐。”王先生追问能否通过纸质菜单点餐,服务员说:“抱歉,我们餐厅只能线上扫码点餐。”
而根据记者实际调查,目前很多人都非常反感只有扫码点餐的服务,但是一般也就默认接受了,毕竟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多的麻烦。但是如果是一些老年人就很麻烦了,他们手机可能没有移动网络,或者不能移动支付,总之会给就餐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而且根据观察发现,其实目前一些比较大的餐厅还是保留了专职的服务员为顾客提供点菜服务,一般比较小的餐厅为了成本考虑都是手机点餐取代了服务员。其实换个角度看,商家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谁又不想多雇个人让自己轻松,可如今疫情当下餐饮业太难了。
多雇一个人,必然会增加餐厅的运营成本,而有些小餐厅本身资金流水就很有限,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目前很多大餐厅都出现了倒闭潮,更不要提这些小餐厅了。疫情和成本两大重压,一些餐厅减少了服务员的编制,从而选择了陈本更低的手机点餐系统。
人民日报批扫码点餐不该是唯一选择,表达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尤其是还有些商家在扫码点餐时,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电话等各种信息,或者要求开通访问位置信息权限,这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安全。每次点餐或者支付完成后,又多了几个关注的公众号。
人民日报批扫码点餐不该是唯一选择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家使用扫码点餐的方式可以理解,但不能滥用,商家不能只考虑成本,而不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尤其不能忽视一部分老年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人民日报批扫码点餐不该是唯一选择,让智能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冲突再次被提起,或许我们更应该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对于有特殊需要的顾客要尽量照顾,而顾客也要体量商家的难处,毕竟疫情对于餐营业来讲是一场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