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文
将小米10海外版包装盒上“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一句理解为嘲讽华为,颇有些诛心。毕竟很容易裹挟民粹主义情绪。
如果是华为自身的思维,那太玻璃心了。
不过,这话题仍对小米做了一定提醒。那就是,在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走向全球核心舞台、走向卓越的旅程中,供应链合作、区域市场落地会面临复杂挑战,整个话语体系也会面临重塑,背后有隐形的意识形态、文化博弈。
如此,这会对小米面向全球的话语体系、叙事风格、全球化的品牌形象乃至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小米不要有侥幸与暧昧。
表面看,小米官方这次回应比较稳妥,未纠缠于争议,直接强调了缘由,说是应谷歌合作的一项新要求,只因为它是首批重签协议的伙伴,且率先发布了新品。OPPO们的回应完全一致。
但这里的风险在于,谷歌明显通过这句暗示了GMS与华为HMS的分野。一个非常时期,若说这句没有任何矮化华为的用心,打死都不信。小米官方说,它与intel inside类似,其实逻辑并不完全一致。整体而言,它的表达里,仍有一些暧昧。
内在压力来源于谷歌通过GMS收紧现有合作、化解挑战的用心。失去一个主力伙伴华为,固然不是谷歌本意——更多来自美国当局对华为乃至中国的压制,但随着HMS落地,生态体系的建构走向深入,必定会分流GMS部分用户、应用、流量、变现机会。
倘若华为未来商业模式出现变化,鸿蒙走向全面开放,全球生态体系博弈会进一步加深,就是三国演义的局面了。倘若华为在云计算、数据智能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大增,终端环节更趋多元开放后,与谷歌的博弈就不止是安卓生态,而是整个体系了。
可以这么说,“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一句里,有谷歌借助新的条款强化生态体系的用心。小米们只能顺遂。
但一重提醒就隐含在这里:如果谷歌提出进一步苛刻的要求,小米们会面临审慎的合作。考虑到谷歌很多服务无法落地中国,不排除依靠生态规则强化来束缚竞争。因为,这里面很容易裹挟进意识形态的逻辑。
与此对应的,还有硬件领域。比如一众本地厂家与高通的合作。高通是一家非常复杂的公司。它既有面向全球的开放的生态,同时,多年来,对于中国也有复杂的思维。奥巴马下台前,9家联合上书制衡中国半导体业的企业中,它也是主力。
高通还是小米的小股东。最近几年,双方合作紧密。小米多款旗舰都是首发。高通亦给出小米面子。在与华为们5G手机PK的氛围中,高通早已成为其中关键的协同,它才是此刻本地5G手机业最大的赢家之一。
事实上,几年来,小米每轮渲染高通处理器产品时,都会引起异样感觉。2018年以来,华为遭遇美国打压时,小米甚至对强调这一点有一些忌讳。民粹主义情绪实在太强了。
此刻,谷歌与小米们的合作,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就带有更深的用意了。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不止5G手机,而是整个生态体系的重塑。跟高通一样,在华为生态体系“单飞”之后,谷歌一定期望能进一步强化与小米们的深度合作。
如此,对于小米来说,又有什么风险呢?这不是最为有利的一刻么?
表面上是如此。华为与GMS切割,HMS暂时的困顿导致海外市场疲弱,加上5G代际转换的效率,应该说,小米拥有一个最佳的超越窗口期。
但所谓被高通、谷歌宠幸的小米们,其实也是被进一步规则束缚的生态。“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apps you use most”无可厚非,但有强化规则的用心。
如果三大生态竞争加剧,规则的约束也会趋紧。此刻,任何想着依靠谷歌矮化华为的用心,其实都是一种麻醉。
还有另外两重风险:
一是谷歌商业模式存在垄断风险。
过去的捆绑模式在欧美亚早已遭遇多起诉讼。欧盟目前还在惩罚它。“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you use most“走过头一点,同样会让GMS陷入老话题,从而波及合作伙伴。
二是安卓生态有它无法超越的宿命。
逻辑上,开源世界,开放、自由、活泼,充满多样性。但它注定是粗糙的,安卓系玩家多年来曾不断涮苹果,其实本质上仍在安卓体系内部竞争。最近两年,华为成为多家同业开涮的对象,已经更加鲜明地证明了这点。这是安卓系内部的矛盾所致。这个系统走到极致,就会诞生一个反叛安卓的新生态。否则就只能在旧的规则里适应性的生存。
华为鸿蒙与HMS,看上去有美国卡脖子而落实的备份效应,实际上也都是操作系统与服务生态的内在博弈。除非华为没有更高的超越用心,局限于做一个成熟而混乱生态的富贵人家。事实上,从麒麟到鸿蒙到HMS,当然还有更多,是它建构的整个自足的体系。只有经过这一过程,然后走向开放,才有真正超越的可能。
小米们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当然,安卓并不等于谷歌,它仍有富足的探索空间。逻辑上,它是一种开放的理念,生生不息。但现实的博弈中,谷歌并非没有私心,也并非没有通过规则管控而实现自身利益的动机。它是一家商业企业。
一个开放的生态,它的规则如果由一家商业公司管控,它的空间必定也是有限的。
在谷歌治理结构下的安卓生态中,此刻的“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就是规则的体现。
记得android4.0发布时,它还曾收紧生态,一度走向封闭,后来虽有澄清,但谷歌在硬件、准系统、系统领域的探索,仍带有垂直一体的痕迹。
如此,“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一句,身后的小米们既要看到开放的机遇,又要看到开放的局限性。面向新一轮全球化,尤其是民粹鼓荡、贸易保护主义风气盛行的时刻,必须意识到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供应链系统。即便遵循开放的理念,也要建构更具弹性、多元、敏捷的供应链体系,而不能将自己的命运押在上游一两家公司手中。
谁都不敢保证,今日华为的遭遇,正在崛起的小米身上,未来不会重演。
小米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家公司,但愈欣赏,便愈有一种警觉。这个刚迎来10周年的公司,其实已经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它的所谓竞争对手,其实不是华为、苹果或者其他同类企业,也不是单一形态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生态体系,是一个开放、多样、循环、自足的系统,它应该有更高的对标,而不是每个发布会上只会拿华为来开涮。
一个只会对标华为的公司,你将很难真正超越华为,成为卓越型企业。当你觉得HMS此刻的被动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窗口期时,事实上,市场会逼出HMS更大的生态力量。华为正在围绕HMS快速强化开放的生态,并独立布局一些必备的应用,尤其是地图、账户、安全体系等,未来的竞争注定会更复杂。安卓强大,但也只是一种选择。
当然不是希望小米要淡化与谷歌们的合作,立马建构独立生态。但是,苹果有苹果的路径,华为有华为的路径,小米也应该有小米的路径。
小米最大的对手其实是它自己。它真正的挑战,是如果用最富效率、最富品质、最富普惠性的技术与商业要素,为全球最广的用户、客户提供服务,并承担更多责任,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驱动型公司,而不是今日看似十分出色实际仍在“小我”的世界博弈的角色。
当然,我相信小米有更深的力量储备。过去10年,它带给人们诸多惊喜,展示了不断生长的力量。未来10年,期望它能挑战更具公共性的行业乃至社会问题,在强大的技术与商业要素支撑下,灌注更多包容性与同理心,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鼓噪“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就是矮化华为的言论,可以休矣。华为不能有这样的玻璃心。小米也不要有暧昧心理,以为借助谷歌就可以消除内心的博弈。过去几年,尤其2018年以来,华为在悲情中“享受”了民粹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好,并在市占等方面睥睨本地同业,但同样深受其害。华为如此,小米面向全球的新一轮崛起一定也难以规避。跳不出这种逻辑,中国企业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观。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我们说,小米的窗口期,不是什么5G或者局部要素的突破,而是站在新10年的转折点上,面向全球化时代,如何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叙事风格、全球化的品牌形象乃至与世界相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