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罗燕珊
编辑 | 蔡芳芳
小米十年,它成了什么样的公司?
4 月 6 日,小米公司迎来 10 周岁生日。
相信很多读者对小米成立的故事并不陌生,雷军曾数次公开回忆小米成立时的情景——2010 年 4 月 6 日,在北京中关村保福寺桥银谷大厦 807 室,包括雷军在内共 14 人的初创团队,一同喝过小米粥,宣告小米公司正式开张。
某种程度上说,小米的诞生给当时的手机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引发了一场变革。小米手机在面世后的短短三年,便拿下国内销量第一的桂冠,但高光时刻没有持续多久,低谷就接踵而来。由于线下渠道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小米模式”失灵继而被同行复制等原因,小米国内手机销量在 2016 年遭遇滑铁卢,从第一跌至第五。2017 年,小米依靠印度市场“二次创业”成功。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转眼间,小米已经进入下一个十年。新的十年被雷军视为“重新创业”,这一回,小米的目标是冲击高端市场。不久前发布的小米 10 系列便是这段新创业旅程的第一款手机。
按照小米对自身的定义,它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其产品按照产品功能、形态和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智能手机、IoT 和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产品。
但长期以来,关于“小米究竟是什么公司”,仍众说纷纭。
图源:InfoQ
实打实的硬件公司
要说小米是手机 / 硬件公司,大概是最没有争议的,因为它这十年来的营收大头始终是靠卖手机、卖硬件产品,并且销售数字确实突出。
当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19 年,在全球手机市场下滑 2.3% 的低迷环境下,小米手机全球销量达 1.25 亿部,实现 5.5% 的增长,而这部分业务创收 1221 亿元,占总收入 59.32%。
在小米上市半年后,雷军宣布“手机 +AIoT”的双引擎战略,将其称为小米未来 5 年的核心计划。手机业务上,小米实行多品牌策略,并在 2019 年年初完成小米和红米 Redmi 的品牌分拆。
除了手机,IoT 也逐渐成为主力营收。2019 年,小米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实现收入 621 亿元,同比增长 41.7%,占总收入 30.2%。
这里所说的 IoT 和生活消费产品,主要包括小米自产的智能电视、路由器、AI 音箱,与生态链企业合作生产的移动电源、手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平衡车等,以及生活消费产品,包括箱包、家具等。
IoT 业务收入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小米电视和可穿戴设备的增长。目前,小米电视出货量在全球排名第五,中国市场第一,去年总出货量 1280 万台,小米智能音箱出货 1410 万台。此外,据咨询机构 Canalys 统计,2019 年小米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与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小米已连接的 IoT 设备(不包括智能机与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 2.35 亿。
今年 1 月,雷军在向全体小米员工发布的新年全员信中指出,小米 2020 年将对 2019 年年初提出的 AIoT 战略进行升级,在 5G+AIoT 的战场上,小米将从此前的 5 年投入 100 亿元加码升级为 5 年投入 500 亿元。
伪互联网公司?
2019 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实现营收 198.4 亿元,同比增长 24.4%,占总收入 9.6%。该部分业务毛利率为 64.7%,远高于智能手机业务 7.2% 的毛利率。
用户数据方面,MIUI 在 12 月份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 3.1 亿人,中国大陆地区 MAU 为 1.09 亿。同期,智能电视及小米盒子的 MAU 达到 2770 万;截至 12 月 31 日,其中的付费用户超过 370 万,同比增长 62.9%。
小米在年报中进一步指出,在去年第四季度,小米的游戏业务实现营收 8.74 亿元,同比增长 44.4%;广告收入实现 30 亿元,同比增长 17.8%;包括有品店、金融科技业务、电视互联网服务以及海外互联网服务的营收同比增长 112.6%,是拉动该业务板块的增长主力,但并未直接透露具体营收数据。
虽然从上述数据来看,小米互联网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从资本市场给出的反馈来看,小米仍未算得上互联网公司。
在资本市场,硬件企业的市盈率普遍低于互联网企业,因为投资者认为硬件企业的盈利前景和想象空间远不如互联网企业。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腾讯的市值为 3.6 万亿港元,市盈率为 34 倍;亚马逊市值为 9491 亿美元,市盈率超 80 倍;而世界上最赚钱的硬件公司苹果,市值超 1 万亿美元,其市盈率却只有 19 倍,最高时也不过是 24 倍。
在早几年,资本的确给过小米信心。小米未上市前的估值水涨船高,到 2014 年已飙升到 450 亿美元,上市前甚至一度传出雷军寻求 2000 亿美元估值的传言。不过传言最终也仅仅止步于传言。
在上市前的几周,雷军曾焦虑得连觉都睡不着,“大家投资了我们 55 亿美金,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出去见人?”
上市当天,小米股价即破发,这一年多来更是“跌跌不休”。现在,小米的市值是 2466 亿港元,市盈率为 22 倍,股价在 10 港元左右,与 17 港元 / 股的发行价相比,小米的股价和市值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已大幅缩水。雷军也为此感到着急,在 2019 年 1 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对所有员工说:“同学们,可能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冬天已经来了。”“2019 年我们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
在上市后这一年中,“过冬”的小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结构调整、线下渠道的强化和产品线梳理。为稳定市场信心,2019 年小米回购股票多达 39 次。
尽管财报显示:2019 年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毛利已经达到 128 亿元,以 9.6% 的收入贡献了 45% 的毛利,同时坚守“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 以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 5%”的红线——2018 年和 2019 年小米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均低于 1%,但在小米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之前,投资者还需要看到更多可以提振信心的内容。
稚嫩的技术公司
小米 10,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十年集大成之作,虽然价格依然具备竞争力,但仍有评论认为其未摆脱“堆砌硬件”的本质,缺乏核心技术。(图源:InfoQ)
对小米而言,手机仍是其生态的核心入口,要在 5G 时代保住其在 4G 时代的地位,关键还是在于手机产品的竞争力,而这除了要看产品能力,更取决于技术研发实力。
我们梳理了过去一年小米在技术研发上的动向,其中最重要的标记莫过于 2019 年 2 月技术委员会的成立。雷军在内部会议上指出:“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引擎。”小米任命崔宝秋为技术委员会主席,将人工智能与云平台部一分为三(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和云平台部),随后又任命了 19 位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至此,小米技术委员会的架构初步完成。
2019 年,小米首次设立了小米技术奖,向全年度技术成就最高项目的核心研发人员颁发 100 万美元奖金。去年,这一奖项由小米 MIX Alpha 项目的 10 位工程师获得。MIX Alpha 标志着小米在屏幕贴合技术、天线技术、智能交互技术的突破和积淀。
同时,小米也在积极引入全球顶尖的研发人才,比如去年就有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 Daniel Povey 加入小米任职语音首席科学家。
雷军在 3 月 31 日发布的致投资人公开信中表示,2019 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达到 75 亿元,约占收入的 8%,同比增长 30%,2020 年这一数字将增至 100 亿元。虽然雷军从诞生至今就多次强调“技术创新是小米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但如果与小米常常提及的老对手华为相比,小米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还只是刚刚起步。华为同日发布的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19 年其研发支出为 1317 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 15.3%。
此外,小米的研发投入布局还包括加大芯片及供应链的投资。据统计,从今年 1 月起,小米通过旗下专攻半导体领域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迅速投资了 8 家半导体公司。
总的来看,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布局已达 19 家,覆盖从 Wi-Fi 芯片、射频(RF)芯片、MCU 传感器到 FPGA 等多个芯片产品领域。
在投资版图展开前,小米曾声势浩大地走起了芯片自研路。早在 2014 年,小米与联芯合作,共同投资成立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小米持股 51%,联芯持股 49%。2017 年小米推出自主研发松果芯片“澎湃 S1”。
但澎湃 S1 之后,却迟迟未见新芯片面世,也没有新进展公布,业内频繁传出小米研发的澎湃 S2 多次流片失败而难产的消息。2019 年 4 月,小米拆分松果电子部分团队,新成立大鱼半导体,专注 AI 和 IoT 芯片研发,而松果电子将继续研发手机芯片。但至今依然没有任何关于自研芯片的消息传出,加上近期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动作之大,让人不免心生疑虑:小米的芯片自研之路还在继续吗?
芯片是手机创新的核心,目前能自研芯片的手机厂商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而除了小米,OPPO 也启动了自研芯片的计划。但华为用了数十年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小米们”想要达成目标,还需时日。
投资小能手
虽然对半导体企业的投资在短期内不能产生实际收益,但小米在投资上却也收获颇丰。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小米共投资超过 290 家公司,总账面价值约 300 亿元。雷军曾表示:“我们投资可变现的资产,已经是个天文数字。”InfoQ 估算,小米 2019 年的投资税后收益达 24 亿元。
在围绕自身硬件生态链布局投资的同时,小米所投资企业还涉及传媒、游戏、企业服务和金融领域。
2018 年以来,小米投资的公司里有超过 10 家上市,包括爱奇艺、哔哩哔哩、华米科技、云米、美团点评、趣头条、51 信用卡等。
2020 年 2 月,小米所投资的石头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是小米生态链公司中首家成功在 A 股市场上市的公司。
尽管小米官方宣称自己“不是一家投资公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业务”,但也难掩其出色的投资成绩。
这背后一方面或与雷军丰富的创业和投资经验有关,另一方面,小米负责投资业务的 CFO 周受资也有着专业的投资背景。在加入小米之前,周受资均任职于知名投资机构,2010 年加入 DST,在 DST 的 5 年间主导投资了包括小米、京东、阿里巴巴、滴滴打车等中国知名公司;在 DST 之前,他任职于高盛。
最具争议性的公司
成立至今,小米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手机厂商。它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性价比,但因性价比而成功的它,如今却又受困于性价比,导致这两年往高端路线发展的过程小心翼翼而困难重重。
小米的最佳代言人是公司创始人雷军及其一众高管团队,但高管们的言论常常引发争议和挑起骂战。就在不久前,雷军在微博上发表言论称“小米只有十年历史,大家可以查一下友商在十周年时候的研发投入”,但因争议过大,雷军事后已将评论删去。
小米的产品质量口碑好坏参半,经常缺货,也曾多次陷入“抄袭苹果”、“抄袭魅族”的风波中,无数次被诟病“没有核心技术”,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戏称雷军为雷布斯……
小米多次强调自己不是硬件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但至今仍有许多人并不买账。
无论如何,小米的确给中国手机产业带来了冲击,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并影响了一代移动互联网用户。至于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或许还得再等一个十年,答案才能逐步清晰。
为你推荐
InfoQ Pro是 InfoQ 专为技术早期开拓者和乐于钻研的技术探险者打造的专业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