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通信/传统IT > 华为靠什么翻盘?_腾讯新闻

华为靠什么翻盘?_腾讯新闻

天乐
2020-03-31 16:16:24 第一视角

说起华为,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之前我在DannyData关注者里做过一个调查DannyQ&A,不到12小时收到了几千人的反馈,这是大家最关心华为的三个问题。请你现在用弹幕数字告诉我,你最关心第几个问题呢?

我将在本集视频结尾给出所有投票结果,以及最火问题的:

1、华为的官方回答;

2、精选“同路人”观众回答;

3、我的回答。

PK一下谁的回答最靠谱,请大家评判。

自古华为多磨难,但华为自称“不死鸟”。

任正非:我们是打不死的鸟。

早在2003年华为就顶住了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案,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手机界F4从“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进化到“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唯独华为是幸存者,现在还当上了老大。

但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动用国家力量制裁一家企业,对“不死鸟”华为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就连任正非都说:

“我们先前的想法,没有预测到这么严重,我们是做了一些准备,就像我们那架烂飞机一样,我们只保护心脏和油箱,没有保护其他次要部件。”

而且照现在这个势头, 2020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还会变本加厉,那今天我就来谈谈,华为靠什么翻盘?

我是小丹尼,谈车说科技,本集DannyData视频论据仍然遵循我的洁癖标准:随你反驳,所有论据都是一手信息。

01 研发

先说第一点,研发。

华为的业务主要分为四部分: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和其他。

华为收入细分

大家最关注的华为手机属于其中的消费者业务,你们可以从DannyData里明显看出,近几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明显增加,目前已接近一半,说明消费者业务是华为近几年的主要增长驱动力,华为董事长梁华曾说过:

“为了跟上或者引导消费者需求,那就必须坚持在研发领域和对新技术的投入。”

熟悉我视频的“同路人”观众都知道,我在之前DannyData视频小米为什么难冲高端?【DannyData第6集】和苹果不创新了?【DannyData第7集】里,分别用小米、苹果的研发费用和华为做过比较,结论是小米的研发费用相比华为差距巨大,而苹果的研发费用和华为处于同一量级,但苹果的收入比华为高很多,说明了华为比苹果更舍得研发投入。

比如华为有一项引以为傲的指标——每年将10%以上的收入投入在研发上,你可以从DannyData看出,华为从2008年开始披露自己的研发费用,从2011年之后就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近年来甚至在14%以上。

Huawei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

而小米是3.8%左右:

苹果在2019年才第一次超过6%:

单看这一指标,华为相比小米和苹果确实是更舍得投入研发,但华为相比通信行业另一领军人物高通,还是相形见绌,高通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超过20%,这个等我讲高通时再详细聊,你们感兴趣吗?先挖个坑。

华为极其重视研发,在中国科技大佬圈子里也是有共识的,比如联想的柳传志就曾说过:

“在中国IT界,华为和联想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华为崇尚技术立足,就像一直在爬喜马拉雅山的北坡,陡峭险峻;联想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缓和迂回,走的是贸工技的通路,最后也能爬上山顶。两家登顶的路径不同,但异曲同工。”

关于柳传志这段话我多说两句啊,虽然我很尊重柳大爷,他说的话我基本赞同,但唯有最后一句柳大爷说华为联想“异曲同工”就有些扯淡了,目前联想相比于华为在各个方面差距巨大,长期来看在科技领域像联想这样做贸易的,肯定干不过像华为这样做技术的。这个话题等我以后讲联想的时候再详细聊吧,哎妈又挖个坑。

当然研发不仅仅是靠砸钱,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果,比如获得专利。早在2010年,华为在国内外获得的专利数接近2万,到了2018年底专利数已达87805项,其中有11152项核心专利是在美国授权的。华为的核心专利中就包括了5G专利,占全球5G专利总数的15%左右,位于全球第一。华为深耕5G领域13年了,在国内4G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开始投入到5G研发中了。5G的最大作用是什么,我在下一点“入口争夺”详细讲。

华为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专利,当然绝对不只是靠砸钱,更重要的是钱砸到正确位置上,说白了就是不要只搞一些炫酷的面子工程,更是要砸到任正非所说的基础科学研究上。

任正非在以前的采访中多次提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任正非:“我能看见我们科学家的工作状态,我只要一出国,到了任何一个研究所,每个科学家都争着上来讲他的方程。”

华为在2019年也把基础科学研究提到了其战略层面。

华为在2019年4月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更加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的作用。华为的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说:

“华为将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的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

华为要弥补中国科技公司短板,从应用层面创新转向基础科学研究,说白了就是你不会看华为去做外卖、打车的生意,但可以看到华为在芯片、5G等硬核科技上的研究,所以华为作为“国之重器”广泛受到中国老干部们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的。

02 入口争夺

接着说第二点:入口争夺。

大家都知道目前移动互联网最主要入口仍然是手机,但随着5G时代来临,手机这个大门入口将会被拆成无数个小通道,就像当年的皇帝走的故宫午门,现在被划分成一堆游客安检小通道,华为就是要争夺各个小通道互联网入口。

美团王兴和搜狗王小川在2015年就有过对话:

王兴:“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其实是在一个大的前提下面,就是手机依然是人们最重要的设备,这个我觉得维持不了几年。”

王小川:“那怎样,Google眼镜?”

王兴:“或者其他可穿戴设备。手机现在已经取代了PC,作为人们最重要的设备对吧,你觉得会持续多少年?”

王小川:“六年吧。”

王兴:“差不多,我觉得五六年,撑死五六年。”

到了今天2020年正好过去5年了,用两个字形容他们的判断:妙啊。

说到华为争夺互联网入口,不得不提的就是华为自己的鸿蒙系统(HarmonyOS),其实要我说,之前鸿蒙系统就是暗度陈仓,无论美国是否制裁华为,鸿蒙系统早晚都会有“备胎转正”的一天,只不过美国的制裁让鸿蒙提前曝光转正。

为什么我说鸿蒙系统早晚会“备胎转正”呢?原因很简单,正如我之前所说的:5G时代,互联网入口将会把手机大门拆散为各类IoT小设备通道入口,大家都知道手机系统是Google的安卓和苹果的iOS两家独大,但安卓和iOS是有“原罪”的,他们天然就是为手机而设计的,手机系统非常复杂,说白了就是代码行数非常多,对于未来众多的IoT小设备是不适用的,就像你不会把核弹头安装到红衣大炮上。

华为的鸿蒙系统分布式设计,就是为了解决5G时代IoT跨设备连接的问题。当然谷歌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谷歌自己也知道安卓系统在5G时代连接众多IoT设备的缺陷,所以才会研发Fuchsia系统,这个等我讲谷歌时再详细聊,又给自己挖了第3个坑。

关于IoT我多说两句啊。其实我发现很多大众对于未来IoT还是存在怀疑,他们会觉得:“我们需要那么多设备连接网络吗?我家空气净化器、热水壶、电饭煲啥的没联网,不是照样用的好好的吗?”,你说的对,现在确实有很多IoT设备联网是伪需求,但绝对不能低估未来5G时代IoT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春江水暖鸭先知,而“5G冷暖to B先知”。

说白了就是公司会比普通消费者优先感受到5G时代IoT的好处,比如物流在货车、机器人、无人机上装上各种传感器,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再比如我之前视频说拼多多和美团未来的正面硬钢绝对不会少的,其实就是说他们都会在供应链上深耕,谁的效率高谁就能获得明显优势,而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就是靠5G时代的IoT。

说完了to B先知,消费者可能感受不会很明显,那就说第二点,消费者的“超级设备”。

第二点,消费者的“超级设备”。

分布式设计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集中享受到各种设备的优势,你可以想象成拥有了一个“超级设备”,这件“超级设备”拥有车机的大屏、无人机灵活性、手环检测心跳、电脑的办公能力、手机运算能力和摄像头、智能眼镜方便佩戴等优势。

说白了就是“超级设备”让你随时调用起各种设备的最优势地方,“超级设备”就像一个由5G支撑的变形金刚。之前日本拍摄过一个关于未来5G生活的宣传片,推荐大家去看看。

第三点,各种设备的交叉验证,可以有更多使用场景,而且更安全。

比如你在开车的时候,除了车本身帮你自动驾驶,还可以通过手环检测驾驶员心跳等身体状况、再结合车机面部识别、甚至还能协同公共设施如测速仪、信号灯等等,多种设备的交叉验证更加安全,完全自动驾驶会更早到来。

虽然现在也有各种科技公司的“全家桶”,比如苹果、小米和华为全家桶,但目前各种全家桶设备的协同仍然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局限在个人设备和地理位置,

比如全家桶使用最多的场景仍然是在同一个WiFi信号中,未来你的各种IoT设备会更多走出家门,和周围人或公共设施产生更大的全家桶,背后的关键点仍然是5G。5G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的四大特点,比如典型的应用就是自动驾驶,毫秒之间的差别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所以说面向未来的软件开发者考虑的绝不应该只是手机应用场景,而是要全场景,比如去年华为还展示了CyberVerse地图,都是在为未来的智能设备做好铺垫。你们放心,华为未来一定会推出结合CyberVerse的智能眼镜。

我说的智能眼镜,是结合AR功能类似Google Glass那种智能眼镜,不是之前华为联合时尚品牌GentleMonster推出的那种带“智能耳机”功能的墨镜。

所以我说,手机的入口大门正在关闭,一个个IoT排队检票口逐渐打开,未来无限可期。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跑马圈地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典型的就是各种IoT设备,比如之前我说小米在IoT设备数量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哪怕小米产品不赚钱也要把你先拉近自己的全家桶里。

小米在IoT设备数量上领先华为,这绝对是个优势,因为设备数量多可以收集更多数据,进行更快的升级迭代。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米IoT设备数量上领先华为,就能得出结论:小米一定能战胜华为,赢得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竞争吗?

答案是:不能,你的对手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击败你——降维打击和换维打击。

先说降维打击。打个比方,小米在IoT入口数量上领先华为,就像小米在百米跑道上起步领先华为,但商业竞争从来就不是一场百米赛跑那么简单,说白了就是大家不是都按照规定动作去赛跑,当你还在琢磨如何通过训练自己核心力量提升一两秒的成绩时,你的对手可能已经开上了百公里加速3秒的电动车从你身旁呼啸而过,换个更牛比的套路战胜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维打击。

更有甚者,跟你比的不是谁在百米赛道上跑的快,而是跟你比谁的跑步姿势优美,也就是我说的第二点:换维攻击,通过品牌影响力而不是通过跑分赢得竞争。

品牌影响力包括了 “Wow Awsome!这是我独享的moment”精致设计感、大牌联名合作的奢侈感,甚至还包括了爱国情怀等等,说白了就是不以跑分论英雄,其实有点儿像饭圈所说:“虽然我的idol演技差,但你造他有多努力吗?”跟你不比跑分,比情怀。

其实降维打击和换维打击,可以用叔本华的名言来解释:有才华的人,能击中别人无法击中的目标(降维打击);天才,能击中别人连看都看不到的目标。(换维打击)

相比小米,华为在下一代互联网入口争夺战上,同时具有降维打击和换维打击的优势,这点雷军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小米才会不断拓展品类疆界、冲击高端,还是我那句话:如果只把手机当成供应商整合产品,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03 人才+文化

接着说第三点:人才+文化。

华为如何吸引到人才呢?首先靠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华为的近19万员工中,有近10万名持股员工,超过了一半,任正非自己持股华为才1%点多,而且华为持股员工还具有决策权,选出115名持股员工代表,再进一步选举产生董事长和董事

而且华为对研发人才极其重视,有8万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是研发人员每年和大学的合作经费会超过三亿美金。

华为作为全球化做的最好的中国民营企业,是非常愿意花重金网罗全世界人才的。

任正非:“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国网罗最优秀人才,比如我们英国建芯片工厂,我们从德国招博士过去,因为德国博士动手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在新西伯利亚大学里面把世界计算机竞赛的冠军,用五六倍的工资招进来。”

当然也包括美国人才。首先我想说明一点,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一定不会让华为停止招募美国人才的脚步,因为美国政府的决策不能代表全部美国人的意见。

政治家对外树敌往往是转移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玩的都是权力的游戏。事实上,很多美国精英人才是反对美国制裁华为的,而且美国制裁华为,说大了是对整个科技界的损失,说小了也是对我们这样普通消费者的损失:

MKBHD:“作为一个真正喜欢科技的人,这些消息是可怕的,因为少了一家公司就意味着竞争减少了,这些公司努力工作和创造伟大事物的动力就减弱了。即使你不是华为的粉丝,或者你不喜欢他们的产品,我们也必须承认,华为的存在对消费者有好处,对我们也有好处。”

所以,华为会继续网罗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才,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全世界的顶尖科技人才,目前仍然在美国居多。

当然,华为不只是网罗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为就是中国商业圈的黄埔军校,目前华为有近19万的员工,在华为工作过的人就更多了,市面上打着华为旗号的咨询公司数不胜数,虽然这些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数只是在华为工作过两年,靠谱的不多。

但不得不说,华为的文化对中国商业圈影响巨大,而且我在这里所说的华为文化,是有商业具体实践来支撑,包括众所周知的《华为基本法》、集成产品开发(IPD,源自IBM)实践等等,都被各种中国企业参考再加工利用。

华为吸引人才,除了要把该给的激励给够,还靠什么呢?华为的文化,真正的人才往往看中的绝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使命感,说白了就是大家是不是在一起干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芯片研发,芯片的价值绝不仅在于一家企业是否被他人把住命运的咽喉,其重大意义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

说起华为的文化,我相信之前肯定会有人提到华为的各种破烂事儿,比如海军、251事件等等,就连之前作为任正非铁杆粉丝的雷军也不堪其扰。

雷军:“其实我在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会背任正非很多篇讲话。但后来华为出了个子品牌,从诞生之日,反正怎么LOW就怎么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雷军说的友商子品牌,你们知道说的是谁吧。

说实话,华为作为一家有近19万员工的巨无霸企业,难免会出现类似破烂事儿,华为有问题确实需要大家监督指正。

但咱们有一说一,华为的企业文化在中国商业界绝对是顶级的,也是各种小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大家都听说过华为文化的很多象征,比如不死鸟、破飞机、芭蕾舞鞋等等,还有华为最有名的一句话:以奋斗者为本

说华为的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华为精神领袖——任正非。

任正非绝对是一位让人非常尊敬的企业家模范,我喜欢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有句名言: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真正的将军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

在我看来,任正非之于华为,就是一名真正的将军。我推荐大家去看看任正非的各种访谈,至少我看完收获良多。

主持人:“美国压境的时候觉得您是民族英雄,您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号吗?”

任正非:“不接受,狗熊。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我从来都不想当英雄。任何时候我们是在做一个商业性的东西,商品的买卖不代表政治态度,这个时代变了,怎么买苹果手机就是不爱国?哪能这么看?那还开放给人干什么。商品就是商品,商品是个人喜好构成的,这根本没啥任何关系。媒体炒作有时候偏激,偏激的思想容易产生民粹主义,对一个国家是没好处的。”

做个小结,华为靠什么翻盘呢?第一点,研发;第二点,争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第三点,人才和文化。

我的价值观

讲完了华为,又到了我最想和你们说的——我的价值观。

我相信这集华为视频的争议肯定不小,就像我之前讲小米时一样。其实要我说,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没有必要去情绪激昂地黑哪家中国企业,更没有必要去喷咱们国家那些优秀的企业家们,就像我既支持小米、又支持华为;我既崇敬雷军,又崇敬任正非,我认为他们都教会了我很多。你可以说我在这方面没原则,但我想说,你真的需要在华为和小米之中二选一吗?站队真的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有好处吗?

别人爱怎么搞商业互黑是他们的事,我希望小米、华为这些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都能发展更好。

2020年注定是多事之秋,不仅对华为来说是难关,对我们全人类都是难关,就连勒布朗詹姆斯都说:

“我们能取消2020年吗?”

那我们靠什么度过难关呢?

著名思想家Paul Stoltz向我们介绍过“逆商”的概念:除了情商和智商,还存在逆商。逆商指的是人们在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在和平年代里,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它的情商和智商,但往往忽略逆商的存在。但是在多事之秋,逆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很喜欢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底谷的反弹力。

我相信任正非也是一个逆商很高的人,可以带领华为走出美国制裁的困局,实现翻盘。

任正非:“他们没想到我们早就准备消灭不了,他们没想到,他们以为架起几门炮就吓唬一个国家的时代还是那个时代,可能他就误判了

因为抓起我们家一个人来就摧毁了我们的意志,这个他也误判了。”

如何获得逆商呢?我总结为三点,一是反思、二是勇气、三是热爱。

先说反思,最近大家都在说桥水公司“爆仓”比较惨,Ray Dalio也做出了回应。我在之前文章《【小丹尼】一个日本家庭的故事:痛苦+反思=成长》就引用过Ray Dalio的名言:痛苦+反思=成长,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嘲笑别人的一时痛苦,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人如何在痛苦中反思,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再说勇气,不仅仅“爱真的需要勇气”,获得逆商也需要勇气。

有人说:“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我文学修养比较差,想不到“赞歌”这么华丽的词藻,我只认为当你拥有勇气时,困难险阻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伴曲。就像国外有句名言:艰难和障碍不会阻挡道路,它本身就是必经之路。

最后说热爱,没有人会说乔布斯的情商很高,但会说乔布斯逆商很高。他经历过被踢出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又实现英雄归来,靠的是什么呢?乔布斯在Stanford的演讲给了我们答案:

“我被抛弃了,但我仍然热爱。”

科技大佬们在做改变世界、对人类50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影响的事时,都是充满了热爱,也是为了实现“大我”。相比于实现“大我”的热爱,“小我”面对的那些困难都不是事儿。说白了就是心大了,事儿自然就小了;格局大了,“不堪一击”的小心脏也就变得无比坚韧了。

最后,我想以乔布斯的演讲作为结尾:

“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跟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你会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其他都是次要的。”

大家最关心华为的问题是什么呢?揭晓一下DannyQ&A的统计结果,你可以看出最火的问题是:鸿蒙系统会替代安卓吗?有818位“同路人”观众投了票。

这个问题我们来个PK,请看:1、华为官方回答;2、“同路人”观众回答;3、小丹尼回答。

1. 华为官方回答

2.“同路人”观众回答

3.小丹尼回答

请你评判:你认为谁的回答最靠谱呢?请留言或弹幕告诉我。

DannyQ&A调查问卷还会持续收集,你最关心华为的问题是什么呢?欢迎大家来参与。还有很多“同路人”靠谱回答,我会放在之后发布的DannyData工具里。

我还会把大家的投票结果和靠谱回答,直接反馈给华为官方,如果大家反馈足够多,我会专门制作视频来进一步解读。

我是小丹尼,谈车说科技。如果你认为本集视频对你有帮助,请帮我点赞收藏转发关注,让更多人看到我这个视频。在下集DannyData视频里,我会讲B站,你想听我讲点什么呢?请给我留言。

Techs Never Die,回见

往期回顾

中文版本

【DannyData第1集】特斯拉上海工厂,有什么影响?

【DannyData第2集】王兴的深度思考,对美团的成功有什么影响?

【DannyData第3集】拼多多只是一家电商公司吗?

【DannyData第4集】瑞幸真是割美国韭菜,补贴中国人喝咖啡吗?

【DannyData第5集】蔚来还能活多久?

【DannyData第6集】小米为什么难冲高端?

【DannyData第7集】苹果不创新了?

【DannyData第8集】比亚迪比特斯拉差哪了?

EN Version

【DannyData 01】What is the impact of Tesla Shanghai Gigafactory?

【DannyData 02】Wang Xing's deep thinking and Meituan's success?

【DannyData 03】Is PDD just an e-commerce company?

【DannyData 04】Luckin takes advantage of American investors?

【DannyData 05】How long will NIO survive?

【DannyData 06】Why is Xiaomi hard to enter the high-end market?

【Dannydata 07】Is Apple still innovative?

【DannyData 08】Why does BYD differ from Tesla?

聊完特斯拉美团拼多多瑞幸蔚来,我们收获了什么?

【DannyData1-5集小结】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