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点:
- 1鸿海前董事长郭台铭称,目前在供应端包括中国大陆、越南和中国台湾等地区,复工进展超乎预期,不担心供应链,消费市场是否可成长才是关键。
- 23月6日,深圳龙华区的招募中心开始实施流量管制。3.7万人报名,最后进入富士康工作的人不到1万,很多人在富士康周围睡大街。
- 3富士康需要的工人,随着苹果订单变化和返费政策变动增增减减。张超是和朋友3月初到富士康龙华区,等了一周才入职。现在突然停招,“很多人都觉得被富士康骗了。说好2天就可以入职,现在已经等一个礼拜花了很多钱。”
- 4富士康武汉工厂主要为戴尔、惠普、联想代工台式机,原本有2万余人。有人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内部前段时间天天开会讨论复工,此前预计的返岗率不足1/5。
- 5富士康武汉工厂有考虑将产能转移至深圳、重庆和昆山,“重庆明确回复接收不了,他们自己也忙不过来”。昆山、深圳则只承接了小部分。
- 6富士康制造能力从中国向全球外迁已经是战略趋势,目前这一趋势因疫情全球扩散而打折。疫情目前正在全球蔓延,产能和订单转移到其他地方,均有疫情因素,不能解决供应链中断问题。
本作品著作权归《财经》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财经》记者 王凤 周源 编辑/谢丽容
过去两周,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在深圳经历了招人大战。富士康龙华园区一位主管何超对《财经》记者说,前几周已经招进3万人,每天招工2000人的节奏持续了两周。“年前17万人左右,现在估计有18-19万工人。工人成了富士康能否复工的重要指标。
为了加快安全复工节奏, 2月25日,富士康宣布,已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担任集团新冠肺炎防疫及复工总顾问,以帮助该公司在中国恢复生产时应对健康危机。
人来了,在中国大陆拥有40多个生产基地、百万大军的富士康,面临“管理大考”。2月10日后,工人陆续复工。每天,龙华园区已复工、新进厂员工需要通过智能识别门禁系统,互相间隔一米进出;产线上工人相隔1-1.5米;体温等健康数据被收集到公司自研的APP中,形成个人健康动态档案。
20%,40%,60%,80%……目前,富士康国内各厂区复工率缓慢攀升。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下称“鸿海”)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的厂区已经满载营运。但疫情对复工节奏的影响,已经反映在资本营收和资本市场上。3月5日,富士康称2月份营收2175亿元新台币(约合72.8亿美元),同比下滑18.1%,创2013年3月以来最大月跌幅。2月10日以来,鸿海(2317)股价已下跌10%(截至3月13日)。
3月12日,鸿海前董事长郭台铭称,目前在供应端包括中国大陆、越南和中国台湾等地区,复工进展超乎预期,不担心供应链,消费市场是否可成长才是关键。不过,供应链的复苏恐怕也没那么迅速。
多位代工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复产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网络,富士康完全复产面临困难。稳住苹果的催单情绪,招聘更多的季节工,尽可能快速地盘活供应网络,是富士康的当务之急。
鸿海此前就面临人工成本不断抬升、中美博弈等问题,受此次疫情影响,富士康早已开启的自动化升级和产能外迁,有了更加紧迫的时间表。一位台湾地区代工行业高管对《财经》记者称,富士康产能撤离大陆依然缓慢,不过节奏会加快。
用钱砸出复工率
鸿海的iPhone生产主要集中在富士康郑州、深圳和太原,另有少部分在印度。2月18日,苹果公司宣布业绩预警,受疫情影响,全球iPhone供应紧张。能够保证正常供应,核心在富士康。
富士康郑州承接90%的iPhone订单。此前《财经》曾报道,为了激励返岗,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integrated Digital Product Business Group)早在2月15日就推出“防疫返岗激励奖”,郑州的在职员工返岗可获得3000元奖励。但这远远不够。
2月中旬后,为了鼓励新老员工尽快到生产线上,龙华园区推出了相对诱人的入职奖金分批次发放制度:3月31日之前入职,入职满60天发放4250元,入职满90天发放2500元,共计6750元。但是,每月奖金和次月薪资一起发放,奖金发放时员工必须在职。对于新入职员工,另有360元奖金,分三个月发放。
多位长期为富士康招聘人士向《财经》记者反馈,这是富士康招工史上最贵的入职奖金。
何超是富士康自动化产线的一名主管。2月27日返回深圳龙华园区后,他开始推荐工人进厂,每推荐一人,拿3600元/人的推荐费。何超做个人小中介,自己在抖音、快手上打广告,拉的工人绝大部分是深圳周边聚集的工人。
不久后,管理层也得拉人头。2月28日,何超曾说,园区的复工率是30%。“生产线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为了尽快恢复产能,富士康龙华要求每个师级干部都有人头任务——必须推荐一个普通员工进厂上班。完成了有奖金,完不成影响绩效。
每天,新进员工在富士康观澜跑入职流程,复工人员在富士康龙华做核酸检测。3月5日,排队3天后,何超做了核酸检测。龙华园区的西门和南门,排满了人。算上到达深圳居家隔离等待复工的员工和新进员工,“40%复工率”。
但是,苹果在根据疫情走势和市场反应调整订单。
iPhone线上线下渠道均遭受疫情冲击。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月份,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634.1万部,同比下降54.7%,android手机占比92.2%。照此计算,苹果手机2月份出货量仅49.4万部。郭台铭的担心是对的,此前停止营业的体验店陆续开张,但消费需求和线下体验并未完全复苏。
3月6日,龙华区的招募中心开始实施流量管制。入职奖励7110元,3.7万人报名。提交入职申请证明的工人,收到了退回信息。真正进入富士康工作的人不到1万,“很多人在富士康周围睡大街”,何超说,“还有好多人在路上”。他手里几百号工人,“真正进厂只有100多人”。
富士康郑州入职员工的返费也开始下降,限制名额。自己招工赚推荐费的周亮对《财经》记者说,很多员工在等,等富士康提高返费。3月9日返费下降,招聘现场“人山人海”,应聘的工人急了,开始给周亮塞红包,争取排队名额。
3月11日,何超“拉工人赚推荐费”的工作戛然而止。富士康龙华发布通知,内部推荐政策于当日20:00前暂停实施,人力部门、各种内部报名通道都被叫停。3月16日将推出新政策。
当天,河南郑州确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11日富士康包车送员工去外地工厂,“路过郑州的员工都被遣返。过两天政府可能让企业全面停招。”周亮说,“这两天港区富士康冲刺,返费又开始上扬”。
富士康需要的工人,随着苹果订单变化和返费政策变动增增减减。张超是和朋友3月初到富士康龙华区,等了一周才入职。现在突然停招,“很多人都觉得被富士康骗了。说好2天就可以入职,现在已经等一个礼拜花了很多钱。”张超对《财经》记者说。他的朋友等不了,直接回家了。
富士康在武汉核心疫区的工厂则招人困难。
富士康武汉工厂主要为戴尔、惠普、联想代工台式机,原本有2万余人。在那里工作10余年的资深主管李鑫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内部前段时间天天开会讨论复工,此前预计的返岗率不足1/5。“确诊1个是严重事故,2个就是重大事故,有可能封掉工厂。”他《财经》记者说,工厂复工只能分批启动,风险不小。
80%工人,80%供应链
复工难,但复产更难。
鸿海70%的产能在中国。富士康百万大军中,60万人为苹果工作,贡献80%的利润。大陆与苹果,是富士康长久的底牌。由沿海深入内陆发展的几十年中,鸿海电子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供应商也不断繁衍。复产率,取决于链条上企业的复工率。
复产是一个网络概念。据机工智库对679家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大型企业复产,需要上百个关键供应商支撑;中小型企业复产,至少需要数十个关键供应商。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所陈琛向《财经》记者分析,“完全复产,富士康需要兼顾的节点太多”。电子产品的供应链绵长、分散,库存有限,突发零部件断供问题棘手。
广东一家小型企业,2017年成为苹果供应商,主要业务是金属与半导体表面处理。苹果把项目经过认证和打样后,富士康承接苹果的全制程,分门别类生成生产交易订单,该企业承接表面处理订单。该企业总裁向《财经》记者透露,公司2月10日复工以来产能利用率低,“现在只有平时60%订单”。
复产还是个选择题。富士康比较知名的供应商有京泉华、同兴达、科创新源、美盈森、领益智造、瀛通通讯等。京泉华的主要客户还有格力、华为。科创新源的几大客户也包括中兴、华为。领益智造和美盈森的客户均包括富士康和小米。
“供应链不会断,但可能会缺。”上述代工企业高管对《财经》记者分析,富士康一直以来是一家狼性企业,对供应商交货良率低的行为罚款重,付款账期长达150-180天,是其他企业的2倍多。疫情期间,各大客户都在催单的情况下,“供应商企业会权衡取舍,作出选择,或者调整产能配比”。
富士康也在面临有限产能如何配比的选择题。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蔓延至全球,每年赶赴富士康的驻厂工程师队伍,今年很难如期而至。一环扣一环,新产品的验证与量产时间推后,苹果将原计划9月份发布的5G iPhone 推迟到10月份。
与苹果相比,华为一系列旗舰机、5G产品的发布与开售,预示着稳定的量产需求。尽管各大手机品牌线下渠道均受疫情冲击,2月25日,荣耀仍发布了智能手机荣耀V30 Pro 和 9X Pro,华为发布了5G平板 MatePad Pro 5G。Mate Xs 也于3月5日10:08正式开售。华为3月26日将举办P40系列线上发布会。
去年5月16日,美国政府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后,美国制造企业伟创力(为华为基站、手机等产品提供组装服务)设立于长沙的代工厂,因停产且拒绝发货、拒绝归还华为价值数亿元的设备与物料,被剔除供应链,相关订单转向富士康。
英国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为3.69亿部,同比下滑7%。2019年,华为以38.5%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头把交椅。整体市场疲软背景下,华为实现逆势增长,手机出货量从一年前的1.048亿部跃升至2019年的1.42亿部,增幅为35.5%,其他品牌出货量普遍下降,小米和苹果下降了21%。
富士康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手机市场上权衡、中和。过去两年,受中美博弈持续、iPhone创新乏力、苹果5G机难产等因素影响,作为存量的苹果iPhone逐渐式微;作为增量的华为,5G手机布局迅猛且卡位精准,其手机也越来越倚重国内市场,不断加单富士康。
除了手机,电脑产能也亟待恢复。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3月11日的最新通告显示,对全国、全球产业链配套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按程序批准后可以复工复产。富士康武汉工厂代工了全球(戴尔、惠普等品牌)40%的台式机,在整个富士康营收中占比较小。
李鑫对《财经》记者说,工厂有考虑将产能转移至深圳、重庆和昆山,“重庆明确回复接收不了,他们自己也忙不过来”。昆山、深圳则只承接了小部分。
因复工复产困境而延期交货,富士康可能面临巨额违约罚款。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虽然是不可抗力,正式开工日之前,富士康可以用不可抗力与客户谈判,但正式开工后,这个理由就很难继续发挥作用。
此前,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设定的内部目标是,2月底恢复大陆半数产能,三月份恢复80%产能。3月8日,富士康郑州官微称,截至3月6日,富士康河南各工厂到岗总人数规模已达18万,复工复产率超80%,公司多数供应商复工复产率也达到80%。
“80%×80%是多少?”上述代工企业高管向《财经》记者分析称,虽然组装员工要求低,但新招员工纯度不够,很可能影响产品良率。即便是80%的复工率,配合80%的供应链复工率,最后情况也不好说能是什么水平。
15-20天的交货延期,苹果尚可忍受,但如果超过30天,原本在大陆生产的旧机型很可能转移至印度等海外工厂,新机型后续也可能考虑海外工厂。
全球化产能布局加速
目前来看,疫情对各产业的冲击波会继续扩散。
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中国人工成本提升、全球手机市场饱和等各因素叠加,鸿海的“大象转身”早已启动——以“工业富联”为驱动,由“制造服务企业”向“科技服务企业”转型。与此同时,伴随着大陆产能转换与升级,附加值不高的低端产能逐步外迁,寻找成本低洼地带。
疫情过后,自动化升级加速。iPhone的制造工序有400多个,是普通手机的10倍。标准化环节最容易替换,而类似于拧螺丝等需要力道把握、感官判断的环节,“机器的柔性和精度远未达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教授向《财经》记者分析,对于迭代迅速的电子产品,全部环节实现柔性机器替代人工的成本过于高昂,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也不现实。疫情促使富士康加快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但机器彻底换人还是很遥远。
此前不断升级的海外布局也将有变化。2019年8月,鸿海正式启动年产百万新机的印度iPhone生产线,打破以往只在大陆生产新机的惯例。鸿海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2038.HK)2019年中报称,鸿海多年前就在印度与越南设立手机组装厂,协助中国品牌客户在亚洲、海外及中国境外市场发展业务。
本次疫情期间,鸿海印度、越南工厂满载运营,支撑iPhone生产。李鑫说,不止iPhone,台式机也有考虑越南。但是越南大学毕业生少,工程师甚至比工作了20年的自己还贵。大客户、市场均在美国。美墨边境原来有一个小型组装厂,台式机的显卡、主板已经在那里组装,“慢慢地会直接在那里生产”。
第三方数据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多位手机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鸿海印度、越南工厂的产能补足能力有限。具有较强的韧性的苹果供应链、成熟完善的中国制造体系,是应对疫情的缓冲剂。
从苹果近3年的200大供应商名单看,中国企业(包括香港)的数量由31家、34家上升至40家,涉及领域不断扩大且一路向上游追溯。
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中高价值的产品(显示面板、各类半导体器件、摄像头模组、功能器件、被动元件、结构件)中,2017年,苹果200大供应商中的19家中国大陆公司集中于功能器件、结构件两个领域。到了2018年,27家中国大陆公司在显示面板(京东方)、结构件、功能件、摄像头模组、半导体(长电科技)5个领域均有苹果订单。2019年,香港10家苹果供应商公司的30家工厂,全部设在中国大陆。
“不管他们去哪里生产,都需要中国的供应商。”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向《财经》记者分析。
富士康由沿海向内陆的“西进”路径,和由大陆向海外的“出海”路径类似——供应商、物流、人力资源与成本,以及背后的整个产业链迁徙。单就劳动力因素,“中国过去四十年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培育了海量受过基础教育、高效率、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此外,动不动就闹罢工的印度工人,远没有国内的工人容易管理。
无论有没有疫情,短期乃至中期,富士康分散于大陆各省份的工厂很难有变化。由深圳到成都,郭台铭走了22年(1988年到深圳,2010年富士康成都投产)。国内迁徙尚且缓慢,海外则难度更甚。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一样,只是企业外迁的催化剂。
目前来看,催化效果因疫情全球扩散而打折。疫情目前正在全球蔓延,产能和订单转移到其他地方,均有疫情因素,不能解决供应链中断问题。
长期看来,中国的产业升级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疫情无疑给置身于这一大趋势中的苹果和富士康敲响警钟。
“分散布局,降低休克风险”,上述代工企业高管及多位受访者对《财经》记者强调,疫情坚定了品牌方与代工厂产能分散布局的大方向。苹果早已意识到供应链过度集中的风险,近年来一直催促鸿海转移产能,新冠病毒反而变成产能扩散的有力推手。
新冠疫情更深远的影响可能正在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倪红福对《财经》记者分析,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的经贸摩擦使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被迫加速调整。美国政府实行‘制造业回流’政策以来,“全球价值链已经在缩短,区域价值链在加强”。
“疫情可能会加速中美之间的经济脱钩,我国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可能不会继续加深,但国内价值链与区域价值链将进一步往上走。”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超、周亮、李鑫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