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郑韶辉很早就连续投资了国内主流量子技术公司安徽国盾量子、浙江九州量子、浙江神州量子,集聚大量量子科技人才,积极寻找行业应用。很多人觉得他科技投资太激进了,称得上是量子狂人。虽然量子通信技术在应用上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但是郑韶辉却非常坚定的相信量子产业化大量行业应用的时代已经很近了,拿出9年时间来塑造全产业链,届时中国拥抱的将是“量子+”时代的到来。
正文
2012年初的一天,杭州某肯德基店门口,两个中年人蹲在路边,一边大口吃着汉堡一边不停地交谈。这一幕碰巧被熟悉的朋友看到,还用手机拍了下来,这张“不雅”的照片,随后就一直挂在九州量子董事长郑韶辉的办公室里。
时隔4年之后,郑韶辉提及这张照片,仍感慨不已。彼时,量子通信产业化提上日程,在杭州成立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公司迫在眉睫,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特事特办,”浙江省科技厅相关领导亲自陪同郑韶辉办手续,于是就有了照片记录的一幕。
当年7月,九州量子(原名“都飞通信”)正式成立,经过4年发展,九州量子不但跻身量子通信领域中国领军企业之列,更是凭借量子加密通信技术和产品长期领先于同行业的竞争优势,成为量子通信领域首个市场化全产业链公司。
2015年12月,由九州量子承建的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项目启动,作为“七横七纵”量子国家干线规划的核心承建企业,九州量子同时承接了浙江省域网、长三角环网、杭州城网、乌镇城网、量子小镇(量子产业园)浙江省政务云等项目建设和运营。今年6月13日,九州量子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量子通信第一股”。
“九州量子在浙江省构建量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基于量子技术的高可信安全网络运营服务,与我国现有的量子通信产业化平台一起,构成量子通信技术的完整产业链。”郑韶辉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九州量子致力于打造一条包含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条,主攻量子手机、量子白板等量子终端产品应用,为量子通信尽早造福社会做出贡献。中国优势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全球量子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情况如何?中国的地位如何?
郑韶辉:量子信息目前有三个领域,第一个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目前还谈不上产业化,产业化最快也要六七年之后。第二个是量子测量,我认为中国跟美国的水平差不多,美国可能更强一点。第三个是量子通信,中国在这个方面虽然不是做得最早的,但是这两年突飞猛进,特别在应用领域发展很快,“京沪干线”、“沪杭干线”、通讯卫星等,中国都处于一个较为领先的地位。从全球来看,只用了10多年时间就在一个行业里面尤其是这种高精尖的领域领先,是非常难得的。目前各国正在展开量子通信的产业化竞赛,中国应该抓住这个窗口,抓紧把产业化推动起来。
《财经国家周刊》:你怎么看中国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郑韶辉:在我看来,量子通信产业化未来的发展有3个3年,第一个3年是设备商的3年,这3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的设备要先做合格,实现工业化的生产。现在设备主要还是一些科学家在做,存在的问题是成本太高,稳定性欠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但科学家要展开技术攻关,市场也要跟得上,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可以展开一些并购,我认为3年左右时间,如果能使设备成本下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就能为大规模的应用奠定基础。第二个3年是运营商的3年,这3年里,要构建一个初步的量子通信网络,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量子通信网络。第三个3年是平台商的3年。需要打造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服务商,它也许会对现在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形成颠覆性的挑战。从设备商到运营商再到平台商,每个3年,拿出9年时间来塑造整个全产业链,届时中国拥抱的将是“量子+”时代的到来。
《财经国家周刊》:九州量子致力于打造行业首个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你们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郑韶辉:在量子通信领域里面,九州量子是比较特别的一家公司,我们的团队是科学家+企业家,其他的量子通信企业都是科学家主导,他们可能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但是我们可以形成后发优势,我们的市场经验丰富,产品开发和应用更贴近市场,也更接地气,可以更好地服务市场。量子通信同任何新兴产业一样,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是研发驱动,但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的时候,行业已经到了爆发周期,需要的是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快速形成产业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团队是有竞争优势的。
产业化未来
《财经国家周刊》:由九州量子承建的“沪杭干线”将于近期竣工,这是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这条干线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郑韶辉:“沪杭干线”是2014年经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建议而建设的。它的竣工将满足周边地区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为构建全国“七横七纵”的量子通信网络打下基础,积累经验。“沪杭干线”是一条商用干线,面向的是用户,流量非常大,市场化程度高,到目前已经与100多家金融机构已经或将要签订协议,这些企业将率先享受到“沪杭干线”的保密通信服务。
此外,我们认识到,任何一条网络通信线路,只要是单线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建设管网非常重要,这样即使是中间断了以后,还可以有备用。举个例子,比如说“沪杭干线”,杭州连上南京,南京连上上海,成为杭州、南京、上海三线布局。一旦上海到杭州之间断了以后,那么可以信号从杭州到南京,南京再到上海,有个备用线,通讯就不会断。
在我看来,网建得越多,那么未来的用途越广泛,用户也就越多。大概今年10月底,我们会接通“沪杭干线”,但是真正运营可能会晚些时候,未来“沪杭干线”还将会和“京沪干线”接通。按照九州量子的发展规划,明年我们还将启动浙江省网和长三角环网,从2018年开始,我们会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建设全国性的骨干网及其无线量子城域网,推动制定量子通信国家标准,在2020年,打造多行业系列化的量子应用产品,成为全球量子通信产业化的领军企业。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注意到,九州量子最近与盛洋科技、清华大学等企业和机构都达成了合作,有什么具体规划?
郑韶辉:我们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是要把产品卖到全球去的。所以在这个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进来,我们愿意跟别人合作,一起解决发展中的难题。8月底,我们与盛洋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量子卫星通信接收方面的设备和相关产品,同时合作进行相关核心量子通信产品,如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量子堡垒机、光量子交换机等的产业化生产。最近,我们与清华大学共同筹建的量子网络联合实验室也正式揭牌。从具体业务领域来看,联合实验室将重点攻克长程量子网络中关键量子器件的研究,促成量子网络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重点关注量子网络关键器件的研发及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方案的分析与优化。尤其在量子中继、量子密码和量子测量等当今量子信息界的重要难题方面,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起到重要推进作用。《财经国家周刊》:按照潘建伟院士的预测,15年左右的时间,装有芯片的量子手机将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个预测,你怎么看?
郑韶辉:我比他要激进些,我觉得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到9到10年左右。当然这些都是预测,最终还是要取决于量子计算机技术发展。通用的量子计算机技术,业内说法是15年的时间可以突破,但我相信用不了15年,也许9年之内,量子计算机技术就会在某种特殊用途上有所突破,这会对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带来巨大冲击。
《财经国家周刊》:具体而言,量子通信将来的终端产品会是什么样子?
郑韶辉: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量子通信终端产品,一个是量子手机,这个产品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技术解决方案。因为量子通讯设备太大,目前我们还做不到小型化,而且量子密钥还无法实现自动生成,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机器设备实现,在设备里安放芯片,好像手机充电一样。
将来,这些设备会安置在写字楼里,你把手机放到设备里充一晚上,第二天拔掉以后,根据你的需要,就可以打量子通讯保密电话,一般可以用两个礼拜。而且除了打电话,还可以用于移动支付、接收邮件等。这是第一代的产品,大概两三年之后,第二代就会出现,第二代产品应该更先进,可以小型化,量子密钥可以自动生成,手机里就配置了芯片,不需要再充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第二个产品是量子白板,这个产品本身很成熟,在深圳、上海等地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做。量子白板的使用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有量子网络,第二是要有相关芯片,我们最近在做这个产品的开发,开发出来以后,会在公检法系统率先使用。
《财经国家周刊》:有不少观点认为,量子通信已经进入了产业化的前期,你认为往下走的话,还面临着哪些困难?
郑韶辉:我认为,目前有利的因素很多,和过去比困难少多了,应该说当前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了。国家战略上有政策支持,社会上的资本进入的意愿也非常强烈。从下一步发展考虑,有几个问题可能更需要注意。第一个问题是,在技术原理方面需要突破,无论是服务城市的量子中继还是远距离的量子卫星,我们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个问题是,在量子通信产业化过程中,需要与经典通信融合发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经典通信能参与其中,只有他们一起参与进来,才能把量子通信的成本降下来。如何降低成本,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一系列功课要做,但我个人是很有信心的。在我看来,最需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要勇于尝试,如果不尝试,总认为太难,那就谈不上发展。大胆去做,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