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看到某老牌私募的一个笔试题。我对其中第二题挺感兴趣的:未来会有一家大陆公司成为台积电么?
虽然不是看电子行业的,但是,我也作答一下,以供参考。
一、下一个台积电本身就很难
科技行业的通行规律就是:越是产业链的核心公司,复制起来越难。那种想要成为“XX第二”的公司,绝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
几十年过去了,微软和英特尔仍然是PC电脑行业的王者,那些后来模仿者都没有成功。想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摩托罗拉这些巨无霸联合起来都没能撼动Wintel的地位,就明白这事是很难的。
如果台积电在产业链上非常重要,那么它的门槛也是非常高的。要想成为下一个台积电,本身就非常难。不止是一个大陆公司想成为台积电非常难,就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再想出一个台积电都很难。
科技行业成功的通行做法是创新。既然微软的操作系统在PC电脑上已经无法撼动,那么乔布斯就开发出iPhone手机,开创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和谷歌都成为最有价值的公司,而当时找不到方向的微软却如同现在的百度一样。虽然旧有的护城河都在,但是却无法让人提起兴趣。
而在政府主导的自主可控中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困扰:
1、创新是不确定的,而官僚体系天然是保守的。如果台积电没有做起来之前,政府主导的巨额投资很难押宝到它身上,这样就会丧失创新的先机。
2、如果自主可控投巨资去模仿现在已经非常成功的公司。由于科技行业的领先公司,很难被后来者超越,所以这种模仿抄袭往往很难成功。
二、复制中国互联网的成功经验需要什么条件呢?
有些人会说科技行业的领先企业也未必难以复制啊。你看国外有谷歌,中国有百度。中国互联网行业就是从抄袭模仿开始,现在逐步已经在很多地方处于领先地位了。
上面这段话,我完全赞同。我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复制中国互联网的成功,需要什么条件呢?
相比电子行业,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电子行业是一个全球化分工的市场竞争体系,而中国互联网行业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
中国互联网公司需要占领的就是中国本土市场。在这方面,中国公司有本土优势,产品、渠道、政府关系等都优于国外竞争对手。所以,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幕幕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戏,中国互联网公司基本没有输过。
而电子行业,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国电子公司在里面的竞争难度要大得多。只要战胜了全球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只能获得国内公司的订单,那么很难成功。
所以,电子行业不会存在一个“中国最大的XX公司”,这没有意义。只有具有全球竞争力,才是成功。
三、成为下一个台积电,最缺的是什么?
台积电的前10大客户占其收入的2/3,前20大客户占其收入的80%。而这些大客户,除了华为海思这么两三家中国公司之外,基本上都是欧美系的半导体公司:高通、苹果、英伟达、赛灵思等。。
只有这些最顶尖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才需要最高端的制程工艺。像苹果最新的产品,就使用了台积电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因此,一家晶圆代工厂,必须要拿下这些最顶尖的客户才能成为“下一个台积电”。
一家大陆的晶圆代工厂,去代工这些最好的半导体设计公司的最顶尖产品会存在什么困难呢?
首先是技术。技术当然是大陆晶圆代工厂的短板之一。由于瓦森纳协定限制,大陆公司无法获取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这对大陆公司来说增加了非常大的困难。
假如大陆公司能供解决技术问题,就会获得英伟达们的订单了么?
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客户的信任是非常关键的东西。因为晶圆代工公司会接触到这些半导体设计公司最核心的机密,所以只有双方非常信任,才能够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之前,苹果为什么要把芯片代工从三星转移到台积电呢?就是因为三星一方面做芯片代工,一方面自己还是做手机,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这让苹果很难相信三星是否会剽窃它的手机核心技术。
台积电在客户信任方面做得非常好,它专注于晶圆代工,从来不会和客户抢生意,这让客户是非常信任的。我看过一个视频:英伟达的老大黄仁勋曾经当面夸奖过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看得出两个人非常熟,关系很好。
而大陆公司要成为“下一个台积电”,必须去取得这些欧美半导体设计公司的极度信任才行。否则就算你拿下了全中国的所有半导体设计公司订单,距离台积电仍然非常远。
要取得这些欧美半导体设计公司的极度信任,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强调自主可控。你越是强调自主可控,人家越是对你不放心。万一你把人家的芯片设计方案偷偷给另一个中国公司去自主可控了,怎么办?
一家公司所有的努力最后都会体现在客户信任上。而客户的信任,才是晶圆代工行业成功的真正秘密。
前段时间开的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