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工信部首次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及“谢绝来电”制度以来,工信部近日发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工信部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谢绝来电”平台,引导相关组织或个人尊重用户意愿规范拨打商业性电话。(9月1日 《南方都市报》)
按照“谢绝来电”的设计,工信部将建立全国统一的“谢绝来电”平台,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依托“谢绝来电”平台提供“谢绝来电”服务,采取便捷有效方式登记用户关于商业性电话的接收意愿,并依据用户意愿和双方协议约定提供防侵扰服务。
“谢绝来电”平台的本义是:不想接收商业广告、商业电话的市民,可以在这个全国统一平台上提出申请进行注册,然后基础电信运营商就可以依据市民申请,不再为商家提供拨打“谢绝来电”平台上注册电话号码的服务。
“谢绝来电”平台,从技术层面来说,为保障市民安宁权提供了便捷,而且也是十分简单的技术拦截服务,在技术上没有丝毫问题。因为,只要基础电信运营商依据“谢绝来电”平台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商业营销电话的屏蔽就可以了。
但是,“谢绝来电”平台能不能发挥真正作用,能不能真正维护市民安宁权,还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并不代表真的能解决问题。目前江西、陕西等地已开展了类似业务,可免费为用户提供专业的骚扰电话拦截服务,实现黑名单、白名单、骚扰电话拦截设置、拦截记录查询、骚扰投诉举报等服务。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即使是在提供了类似服务的地区,骚扰电话依然存在。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执法问题、处罚问题,当处罚没有痛感的时候,当规定成为摆设或者打了折扣的时候,再好的规定,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对于一些灰色利益的制造者来说,都可能只是“狼又来了”。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20年第2号)》显示,今年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受理用户关于骚扰电话的投诉共计100028件;受理用户关于垃圾短信的投诉有58268件。而实际上,治理骚扰电话已经很长时间了,也有不少处罚的办法,那么为何还是“骚扰依然”呢?答案是处罚不到位,执法没痛感。
“谢绝来电”平台是个好东西,但最终能否“天下平安”则取决于执法是不是通上了“高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