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通信/传统IT > 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国内发展半导体产业仍

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国内发展半导体产业仍

天乐
2018-10-06 11:17:05 第一视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兴通讯被美制裁,中国芯片产业受人钳制,大众纷纷为“中国之芯”为伤。原本不为大众熟知的半导体行业推到前台,整个产业的专家、研究人员、创业者、投资人都希望为中国的芯片伤痕开出相应的“处方”。

此次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芯片产业上的“硬伤”。需要补充的是,芯片是半导体材料中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一种,而一块芯片的生产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原材料的单晶硅棒切割成晶圆,并在晶圆上做集成电路,从而生产出芯片。芯片所在的半导体行业的产业链分为三大块:上游是半导体原材料;中游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的IC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属于核心环节;下游是各类市场需求,包括终端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汽车、通讯设备等。而目前中游环节的“芯片制造”正是国内芯片产业的薄弱环节。

近期,第二届2018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海沧隆重举行,而本次论坛核心的问题是中国的集成电路如何发展。

“热钱”无法解决集成电路产业的根本问题

近年来,企业、地方的基金推高了集成电路行业的热度。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统计,截止2017年6月,由“大基金”撬动的地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包括筹建中)达5145亿元。截止到2017年12月,全国地方政府在半导体产业的资本总投入超过3300亿元。

来自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认为,热钱无法解决产业根本问题,在集成电路产业受到空前关注,大量热钱、投资涌入的当下,更要静下心来踏实发展。

“看似热闹不差钱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依靠自身实力的研发投入、规模化投入严重不足。”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汇联指出,从发展阶段来讲,整个产业不差钱,但却出现了资源错配的问题。这种资源错配同时带来另一个麻烦:就是过度的资本炒作。这种炒作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转移,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和品牌积累。

而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大热,也迎来跟多初创企业的进场。集微网创始人老杳称:“这两年随着更多资本的介入,新一代的创业者获得资金的成本会更低,起点也会更高,让整个产业生态发生更大的变化。”例如AI领域,一个好一点的项目还没有做出产品,A轮估值就已经达到几亿美元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门槛。因此,王汇联建议称,对于企业而言切勿盲目跟进,特别是初创型的中小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一定要慎重。

而近期出台新规,对银行股权投资有跟多限制,融资难的问题会很快发生。因此,元禾华创陈大同称,今后企业融资会更难,而行业企业的估值也会趋于理性。

而因为热钱涌入,投资跟风、项目估值过高,这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此,“呼吁理性投资,不跟风、不凑热闹、不追星,拒绝虚高估值”成为了更多集成电路企业和投资基金的共识。

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认为,他们一直在找能够理解这个产业特征的投资机构。如果它不理解这个产业的投资规律的话,也许它半年或者是一年以后,就会向我们要回报了。但做集成电路(IC)设计肯定不是很短时间就能够见效的。因此,在他看来,双方有长期的共同的战略目标,这样的合作才有可能会成功。

行业需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在集成电路领域,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是关键的一环。瑞芯微董事长励民表示:“我们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当我们人的工资很高,知识产权不能保护,人家就不愿意来,就像中美摩擦有很大的焦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很大的问题,政府机关都有各个办公室,但是没有这方面做很好的工作。如果人才不集中起来,而且知识产权不保护,人家也不会来,这样的话就会影响产业。”

但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投资角度来看,IP并不是获得资本的必要条件。张帆补充说:“在美国如果你没有好的IP是融不到钱,在中国因为钱特别多,就是有一些公司可能有干净的IP,或者是身上可能还有官司,它还能拿到融资,这个也是一个很奇葩的现象。但是从资金的角度来讲,可能希望寻求的是最快速的回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会导致今后没有人去创新。”

而从企业的发展壮大来看,集成电路企业的IP关系到发展并购。芯原董事长戴伟民:企业在做大做强,甚至要准备并购的时候,如果你有一个很强的IP的时候,地位就不一样了。如果企业没有产出,怎么能走出来,所以IP保护很重要。如果没有IP,我国国内的人力成本就没有优势,所以希望国家重视IP。事实上,美国、日本都是经历这样的过程。”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公司花费精力培养的人才,可能带走核心技术去创立新公司,反过来跟自己打价格战,国家对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仍有缺失。”戴伟民表示称。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还需要10年甚至30年的努力

集成电路产业最为高科技产业,不仅仅需要的是资本的支持,它更需要的是时间。刁石京认为,我们必须要面对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没有退路也没有捷径。集成电路(IC)业发展起来需要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努力,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业强调战略需求、进口替代,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要向价值链的核心端转移。

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我觉得市场在中国,中国需求这么大,只要我们不断的耕耘,十年二十年之后,肯定会出现几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这个是坚定不移地相信。当然需要中国公司和用户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当然,我们要更多的做好我们的产品。”

实际上这个集成电路行业是国际上一个大的产业链,一个大循环,我们不可能一天之内就把我们的短板补齐,还是要坚持把手上能做的事情做好。那些短板的东西还是要靠国际合作或者其他的方式补齐,业界要进一步努力。当然国家的投入也很重要,短时间内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五到十年是不可能解决的,还需要有耐心。”盈富泰克总经理周宁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元禾华创陈大同:以我们现在的水平,我们并不是要取代全世界,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个产业应该有我们在国际产业链当中的地位,跟我们的市场相符合,能够嵌入到这里面。”

“封装测试这一块比较简单,我们基本上跟国际差距不大,设计方面可能还需要五到十年,到我们能够跟人家相比较。制造这个方面差距更大,我估计十年到二十年。最难的应该是材料和设备,材料和设备最少我估计要15到20年以上,才能融入整个世界。”陈大同还从时间节点做了一个判断。

而事实上,在中国集成电路奋勇追逐的路上,除了上述问题,产业人才缺乏、政企的角色认识同样也是这个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励民也坦言,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首先是人才问题,这个产业没有人才成不了事,中国大陆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跟欧美日韩及中国台湾的差距不小。

集成电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政府管多管少、怎么介入、承担怎样的角色也考验着政企互动协调的能力。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我觉得政府应该做政府该做的事,民间该做民间该做的事。一些初创企业小的公司,特别是是市场化操作的,政府可以做一些支持,通过基金来做,我觉得是最适合的。整个行业最后一定会逐渐的市场化。行业只有更加市场化,才会理性化,否则会有很多盲目的东西。因为政府对盈利没有明确的诉求,会导致地方政府盲目的介入投资,而过度的投资没法让这个行业发展起来。”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刘炜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