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通信/传统IT > 深圳科技创新的华为烙印_腾讯新闻

深圳科技创新的华为烙印_腾讯新闻

天乐
2020-07-08 23:05:52 第一视角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拥有一系列“量身定做”的政策导向,让这里进化成中国创新的代表。《中国青年报》曾评论:“当我们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当代中国的精神刻度时,深圳是最无疑义的选项之一。”

四十年来,“深圳精神”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者的精神灯塔。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然成型,从经济特区到联动区域,“深圳价值”正在传递给更多的创新先锋与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合作共赢。

PingWest品玩将从梳理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脉络入手,讲述这些年值得铭记的创新故事,联合代表性创新企业与人物,挖掘深圳创新的共性,以及代表新时代的深圳新锐力量。

在深圳市龙岗区,有一片占地 1.2 万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这里是华为的总部,深圳坂田基地。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任正非曾解释道:1987 年这里出台的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就不会创建华为。

任正非说的是深圳市 1987 年颁布的 18 号文件《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 企业的暂行规定》。1987 年 9 月,文件颁布后 7 个月,任正非与其他合伙人出资 2.1 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市工商局以“民间科技企业”的身份,注册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由于其“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性质,华为当时挂靠在深圳市科技局创业中心,在整体环境与政策的推动之下,华为开启了成长的道路。

华为背靠的深圳经济特区,40 年间已经从沿海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化创新都市,被誉为“中国硅谷”。华为的崛起,便是其蜕变的一个缩影。谁也未曾想到,这个起家于深圳湾畔“烂棚棚”里的公司,如今会成为推动全球通信技术变革的企业之一。

抓住创新

华为有一段鲜有人知而有趣的历史,早期公司虽然顶着“技术公司”的名字,却做的是贸易生意,甚至卖过减肥药。彼时任正非虽已过而立之年,但在创业初期还是得不断摸索,一次偶然机会终于找到了一条赚钱的路:代理程控交换机。

上世纪 80 年代,国内使用的所有通信设备均依赖于进口,关键的核心技术都掌控于其它国家之手。因此市场上存在于来自 7 个国家 8 种制式的机型或网络,垄断导致设备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那会儿要在一般家庭安装一部有线电话,大概要上万元的费用,更不用谈高昂的通信资费。

尽管如此,电信市场上的程控交换机仍然处于短缺的情况。一次机缘巧合,华为开始代理香港红年公司的 HAX 交换机产品,由于其产品质量好、价格还比进口的便宜,转手倒卖有一定差价,且利润相对可观。

华为终于在成立两年之后,正式涉足此后的主营业务领域。

拓荒时期,深圳有着“遍地是黄金”的说法,那时候代理交换机的模式轻资产、低风险、商机无限,因此依靠代理挣钱,是市场上绝大多数商人都选择的经营方式。也正因如此,华为并没有核心竞争力,市场上类似这样的公司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并且代理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利润的绝大部分都被上家截留,代理商只能分得一小部分。长此以往,并不能给予一家企业足够的生命力成长。

任正非将现状看在眼里,逐渐意识到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推出华为自己的产品,才能有出头之日。他后来一篇名为《对中国农话网与交换机产业的一点看法》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电子工业中,唯有程控交换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拳头产品。

做程控交换机的人里,也有人不做简单的代理。彼时北京华科公司依靠将散件组装成机器,并贴上“华科 100”的标签,向外销售进入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后来华为也开始尝试类似的模式,他们从国营单位购买散件并组装,做包装和说明书,打造成华为的品牌,并找到自己的产品代理商,把 BH01 型交换机推向市场。

这算得上是华为的第一款自主产品,不过任正非想要的可不是这么简单。华为当时的团队里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郭平、郑宝用等人均来自于名校,在任正非的带动之下,大家一头扎进自主研发的坑里埋头苦干,花了 3 年时间最终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1993 年,期间经历了数次坎坷与扩张的华为,终于自研成功历史意义非凡的 C&C08 程控交换机。在此基础上,华为大规模投入生产 C&C08A 型机,该机型不仅功能比国外进口设备多,价格还比同类产品低一半。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电信市场来说是一次打破进口设备垄断的契机,老百姓得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最新的技术,装电话难、打电话贵的情况开始逐渐走下历史舞台。

华为C&C08

C&C08 系列机进入市场后,获得运营商客户的广泛好评,占领了一大半农村市场,建立了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攻占其它市场。那一年,华为年销售额达到了 4 亿元人民币,自此进入了公司的高速发展时期,到 2003 年,华为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 317 亿元人民币。

C&C08 系列机是华为第一个大规模进入电信市场的产品,可以说是华为技术的基石。它不仅打破了中国市场上的电信设备进口垄断窘境,还替华为成功撬动国外市场。华为依靠它先后拿下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的订单,是全球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交换机。

任正非当初对自主创新的远见,变成了华为崛起的第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一直影响到了华为后来的业务,包括智能手机业务。2019 年,华为在全年出货 2.4 亿台智能手机,超越苹果公司位列全球第二。而“科技创新”也在深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视科研

2015 年深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而以华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早就在为“创新”不断添砖加瓦。

华为坚持将每年 10% 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技术研发。最新的华为 2019 年年报显示,华为全年收入 8588 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 1317 亿元人民币,约 150 亿美元,占全年销售收入 15.3%,近十年的研发投入费用总计超过了 6000 亿元人民币。而 2020 年的研发投入预计会超过 200 亿美元,高于去年的投入。

任正非眼里,科研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他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

他不止一次强调过理论基础对于科研的重要性,坐落在深圳龙岗区的华为坂田基地,这里不仅有行政中心、数据中心和员工宿舍,还有研发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等等区域,某些实验室里就有大量的基础科研的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发,为市面上的产品做着最基础的技术准备。

华为坂田基地 E1,2018 年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现有约 15000 人从事基础研究,其中包括 700 多位数学博士、200 多位物理和化学博士、5000 多位工学博士。而公司总共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 9.6 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 49%。

不过这一人才储备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筛选最终形成的,90 年代华为还在自研 C&C08 系列程控交换机过程中,科研人员出现明显的短缺,于是华为开始招兵买马,只是彼时华为的团队里,除了个别来自通信科研机构和一些有经验的人员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做计算机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尽管经验不足,但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一边学一边干,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长此以往,为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直接渗透到了校园当中,从 1992 年起,华为在全国各名牌大学都设有奖学金,甚至还有帮助家庭贫困优秀生的项目“寒窗学子奖学金”。因此全国名校与华为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994 年有 70 多名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到华为参加科技夏令营,华为给每一位学生都配一台计算机,并报销所有的交通饮食费,要知道彼时能进学校用一用台式计算机已经能让学生兴奋好久了。在这其中,孕育出了多位华为研发部的技术骨干,这一举措与“来了就是深圳人”颇有一丝相似之处。

长年对于科研的重视在关键节点上显现出了优势。眼下炙手可热的 5G 领域,华为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根据柏林技术大学和德国知识产权研究公司 Iplytics 今年 1 月的一项联合研究,全球共有 21571 个 5G 标准专利项声明,华为是目前全球拥有 5G 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共有 3147 项 5G 专利。与此同时,华为已经获得了全球 91 份 5G 合同,5G 基站发货量超过 60 万个。

华为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将中国的自主创新带到了国际市场,同时给深圳加强了“科技创新”的标签。深圳创造因此享誉全球,华为进军海外市场的成果亦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并不仅仅可以将劳动密集性产业做好,同样也能把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做到世界前列。

共谋发展

华为公司 33 年来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代表了深圳速度,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发展太快,有声音质疑华为正在远离深圳。因为华为也在其它地方建起了办公楼,例如东莞的华为欧洲小镇。但任正非曾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2018 年,华为还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扎根深圳,展望未来”合作协议。

目前华为总员工人数超过 18 万。在深圳,除了华为坂田基地之外,还有一部分员工在天安云谷的两栋办公楼进行办公,与此同时天安云谷仍有办公楼在建,继续给未来华为员工提供办公场所。

事实上,华为坂田基地所位于的龙岗区坂田街道也同时孕育着其它高科技企业。华为在其中属于明星企业,一定程度上企业的成长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0 年,深圳特区报曾刊文《华为坂田发展磁场效应:22平方公里承载36万人》,当中提到:华为在坂田的发展引发了磁场效应,十几年间,新天下、迈图、赛保尔、康冠、元征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坂田发展起来。坂田已经形成了高科技的产业集群。随着这些高科技企业的高速成长,他们的发展诉求与坂田的城区现状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也是龙岗打造华为科技城的重要初衷。

片区内聚集了大量的高新企业员工,22 平方公里区内有 36 万人,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员工 8 万多人,4 万人是华为员工。

坂田的蓬勃发展,华为厥功至伟。据深圳侨报报道,截至 2017 年,坂田共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3 家,覆盖电子科技、能源、移动通信、机电、金属等多种行业。在龙岗区工业企业总产值前 10 名中,坂田就占了 4 席,分别是华为、神舟、康冠、航嘉。

这也不难怪华为曾被成为“中国特区新标志”。人民网记者曾在 2005 年到访深圳,问道:“哪里最能代表特区?”

得到了的回答是,“三天一层的国贸大厦,是深圳速度的象征。了解现在的深圳,一定要去华为。”

主要参考资料

《任正非谈商录》,路云

《任正非正传》,凡禹,燕君

《华为研发》,张利华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