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雷军花10亿元自研的芯片“澎湃S1”开始量产,这当时被雷军认为是手机下半场淘汰赛的“免死铁券”,当时政府还给了200万的先导资金支持雷军造芯。
澎湃S1之后,小米造芯再无消息。直到今年,小米似乎改变了战略,选择与联发科进行芯片合作定制,5G手机小米用的是定制的天玑820芯片,而不是联发科公版芯片天玑800。
小米选择定制芯片也算是一种“折中”的选择,既能保证比大路货更适配小米机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芯片研发团队这个“火种”,不至于彻底断了自家后路,但澎湃系列估计算是彻底夭折了。
芯片这个门槛,不是任何一家厂商都能逾越的,每年十几亿的投入,的确考验企业战略定力和盈利能力,目前华为、苹果、三星手机坚定选择自研芯片的方向,未来高端手机市场还是这三家的较量。
短期内,自研芯片是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门槛,它可以保障企业有足够的利润和性能优势冲击高端。
中期内,自研芯片将是IoT高端市场的入场券,当3-5年后真正进入IoT时代,就会发现很多高端IoT产品的芯片都需要企业自研,大路货很难适配产品需要。
长期看,自研芯片将是国内头部科技巨头的标配,华为、阿里、腾讯、百度都需要有自研芯片的这项能力,任何科技巨头放弃了自研芯片的努力,都会在巨头大战中落入下风,所以,小米最好不要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