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一个多月以来,因为华为芯片禁令的原因,中芯国际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企业之一,很多人认为如果一旦台积电不能帮华为生产芯片了,中芯国际或是最后的希望。
当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毕竟中芯国际是大陆的企业,也是最有意愿要去美化的企业,所以中芯国际不仅是华为的希望,甚至还是中国芯的希望。
但事实上,对于中芯国际而言,也是压力非常大,因为28nm工艺量产5年了,到现在还在亏钱,按照这个逻辑,14nm工艺要盈利还遥遥无期,怎么得也得3、5年。
但现在28nm、14nm还没有赚钱,又要投入去研发7nm,甚至还有可能要研发5nm技术,以满足大陆芯片生产的需求。
为何2015年量产的28nm工艺,到现在还在亏钱呢?原因就在于投入太大,而产出太小,所以前期的投入还没收回成本。
按照2019年的报表,28纳米仅占收入的4.3%,而2019年中芯国际营收为31亿美元,也就是28nm营收仅为1.33亿美元,5年下来,自然是收不回成本的。
按同样的逻辑,14nm在2020年一季度,营收占比才1.3%左右,虽然接下来占比会提升,但14nm投入更大,所以同样3-5年内收不回成本。
但矛盾的是,就算28nm、14nm这样的相对先进的工艺收不回成本,投入可能就是亏损,但中芯国际却又不得不投入巨资继续研发,比如N+1工艺,对准的是友商的7nm。
而像7nm芯片的研发以及生产线的建立,可能成本会超过50亿美元,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压力会更大,盈利更是无法预期。
但如果中芯国际无法生产更高端的芯片,那么就解决不了中国芯的需求,那么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中芯国际压力其实也蛮大的,一方面是客户对其技术要求,一方面是自身的盈利需求,毕竟也要对股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