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摄影 雷远东 刘陈平
智媒引领,科创未来。6月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传媒主办的2021年AI+智媒体大会在成都举行,行业学者和科技企业专家等智媒浪潮中的“最强大脑”齐聚一堂,围绕智媒体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应用、新技术驱动下媒体转型发展新路径等诸多议题进行探讨。
智能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媒领域的运用更是如此。“智启”专家分享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聚焦于智能技术对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带来了“智能技术对新闻传播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主题分享。
他指出,智能技术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算法黑箱冲击主流价值底线、精准推荐阻碍主流价值传播、数据导向造成隐私泄露风险、技术人文并重导向亟待提升四方面挑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黄楚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强化技术驱动:实现流程优化升级
在信息采集方面,黄楚新认为,随着计算能力、学习能力等的提升,人工智能将体现出更加强劲和精准的信息识别、采集、挖掘、分析能力,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对于数据或内容中潜在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的识别能力也将得到强化,从信息根源上进行风险防范,防止出现夹杂与主流价值导向相对立的内容被用到内容生产、信息比对等环节。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在内容生产与分发方面,基于算法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比对,人工智能能够基于丰富的新闻资源进行自动化生产创作,同时能够基于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分发与推荐,使得内容能够精准找到用户,定制化、差异化传播逐渐成为现实。随着技术升级发展,当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走向通用人工智能,以上所提到的内容同质化、信息茧房、数字鸿沟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在用户体验方面,黄楚新说,随着各种技术应用的发展成熟,人们的信息接收过程将更加简单便捷,无须通过其他设备,仅通过手机、智能眼镜等便携式的移动设备即可实现对虚拟情境类新闻内容的接收与使用,且体验感将得到显著升级优化。
多方联动:推动实现价值共创
“媒体融合已经走向深水区,跨界融合越来越显著,融合不仅仅是表现在媒体内部的融合,也表现在跟其他行业的融合。”黄楚新说。
首先是媒体内部及媒体间的协调联动。黄楚新解释道,融合媒体中的各子系统、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连接将更加紧密,媒体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更加便捷和易实现,围绕特定议题,融合媒体内部各主体之间能够形成高效协同,借助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开展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缩短价值创造流程,提升价值创造实效。“未来传播环境下,在媒体内部,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协同联动将更加频繁高效,人际协同、人机协同推动实现资源整合与配置的最优化,人机等各方力量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致力于在优势互补、互为支撑中实现价值共创。”
媒体与其他主体的协调联动。黄楚新说,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流程所涉及的主体更加丰富多元,除了新闻媒体,政府监管部门、技术平台、用户、行业协会等其他社会主体也愈发深刻地参与和介入到新闻传播流程中,基于各自属性特性,共同作用与新闻传播的各环节。
国内国际的协调联动。他说:“新闻传播的边界和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尤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外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黄楚新还强调,媒体要注重对外传播边界的延展,结合传播对象国的内容消费偏好,依托好人工智能、大数据能技术,做好做实落地传播。在此形势下,国内国际的多方主体联动将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特征。
推进混合智能:平衡好算法与人工
“在传播过程当中,如何平衡智能和人工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唯计算而计算。”黄楚新强调,算法的终极目标不是无原则无底线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而将被设计遵守基本的原则和标准,从而确保算法的运行始终被置于主流价值的范围和框架之内。
他提出,算法将集聚人类与机器的综合优势,并将两种机制共同植入到算法当中,实现在最基本层次上的协同共生。在这一层次上,偏见与歧视将被降到最低程度,算法在特定范围内基本实现技术中立。
“算法与人工的主导权将得到进一步平衡与优化。”黄楚新介绍,从算法视角来看,其将在主流价值导向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其计算力,助力驱动新闻传播系统的高效智能运行,在此过程中,算法是在有限的可控的范围内突出主导性。从人的视角来看,人对新闻传播的主导性较当下将得到增强,新闻工作者将有效掌握好主导权和主动权,针对算法可能出现的失误及时纠偏,确保算法运行在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