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舍得》这部剧火了,一跃成为豆瓣榜单上的热播剧。
热搜词条下面伴随着一阵阵“贩卖焦虑”的评论,归根究底都是因为两个字“内卷”。
“内卷”说白了就是一种剧场效应。
原本剧场中的所有人都在坐着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
其他人为了能看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从坐着看演出变成了站着看演出。
从结果来看,站着看演出的效果付出的成本更高,获得的体验却是更差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先坐下来,因为一旦坐下来面临的就是淘汰。
那内卷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定义来看,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也就是说,当有限的资源无法支撑起庞大的需求时,便会产生内卷。
内卷让每个人都更加焦虑,只有让自己“鸡血”式成长才不至于落于人后。
不断激励自己成长本来是一件有利的事,但随着竞争加剧,这种思维被不断扭曲、放大。
每个人都在一味地添加砝码,却不在意是否能承担起这么大的重量。
剧中将教育的内卷放大,而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在内卷,当然,人工智能也难逃被内卷的命运。
人工智能行业正在加速发展,这种加速短期来看确有成效。
但长期以不良的加速形态发展下去,一部分人工智能应用必将被大浪潮所淘汰。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阶段,新的技术尚未成熟,而成熟的技术正急于在各行各业铺路,导致智能设备在科技和生活的角落乱象丛生。
渐渐地,人工智能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原本是用来帮助用户更好生活、工作的工具,最后沦为了一味为了噱头而发展的“鸡肋”产品。
人工智能一度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语音功能被滥用。
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晾衣架、智能闹钟等产品看起来高端智能,实则不尽人意。
这些产品一开始确实可以引发人们的好奇,让人们接受,让用户买单,但在使用中人们却会对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失望。
所以提起人工智能,现在更多的人会觉得还不如叫“人工智障”更来的贴切。
人工智能的一场大风席卷而来,涌入人工智能行业的大军越来越多,这也就造成了内卷。
为了快速获取用户,在市场中分得一块大蛋糕,更多的“伪需求”凌驾于产品之上。
用户的切实需求被抛之脑后,脱离使用场景的无用功能越来越多。
这将会反过来影响人工智能行业的大环境,让行业生存变得越来越难。
那么,在内卷来势汹汹时,人工智能应该如何脱困呢?
首先,是要在技术上稳扎稳打。
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要把基础夯实,让人工智能成为“帮手”,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客户,留存客户。
另外,还要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聚焦在实用性上,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能打动用户的产品一定是具备有效、实用的基础特质。
最后,是要明确人工智能的“辅助性”。
“辅助”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方向,而不是让它主导人,取代人。将“代替”的思维转换为“融合”,才能让人工智能的潜力被更大化地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