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对“智能教育”提出以下要求: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括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捷、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近些年,研发机构、企业开发了一系列智能教育的平台与系统,并在部分学校应用推广,为促进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在现实中,对多数学校和教师而言,智能教育的应用还离得比较远。我们对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以下现象与问题。一是教师对相关政策的学习不足。调查显示,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教师只有28.8%,46.6%的教师反映学校尚未组织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文件的学习。二是教师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了解还很有限。调查表明,43.4%的教师知道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15.2%的教师浏览过人工智能应用的新闻,28.5%的教师知道一些在生活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案例,而真正明白人工智能原理与实现方法的仅占8.2%。三是教师对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有较多的需求和期待。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作用,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其中,39%的教师认为很有帮助,54%的教师认为会有一些帮助,而对于本学科领域的人工智能教学系统(ITS),却只有22.4%的教师知晓。这说明多数教师希望将人工智能用于教学并产生效果,但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
进一步的调研表明,教师主要的需求在于技术支持以及学习技术的时间,分别占53%和43%,他们还希望提供软件与操作方法(60.2%)、应用案例与课例(56.2%)以及相关的知识培训(49%)。
要推动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教育部门应采取更多的行动。
第一,精心筛选,分类推介。这需要相关领域专家筛选、介绍和宣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平台和系统,让更多的学校了解可应用的技术有哪些,能够解决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哪些问题,帮助校长更好地规划和决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应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按照技术的功能来分类推介,如大数据技术、教学系统、辅导系统、批改系统、咨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人脸识别安全管理系统、排课系统和语音转换系统等。
第二,重视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建议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纳入教育信息化2.0培训规划(或“十四五”培训规划)中,作为专门内容甚至必修课程加以强调。建议编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教师读本或教材,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价值、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教学操作方法、人工智能在教学各要素各环节的具体应用等内容。建议以院校培训、校本培训为主要渠道,辅以自学,给教师安排出专门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建议各地组建培训者队伍。由于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够系统成熟,应组建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等领域专家和先行实践者构成的合作型培训团队,推进培训的开展。
第三,培育标杆学校,推广典型经验。我们可采取“试点—推广”模式,选择有积极性且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作为标杆,先行开展试验,积累案例与经验,随后总结和推广。
第四,加强实验室等信息化设施建设。学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智能教育应用,离不开实验室等设施的建设。政府可以与技术部门合作研制建设标准,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可依托未来学校、智能校园的总体规划,以促进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为目标,加强相关技术环境与软件平台的建设。
以上文章来源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4期卷首语,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钟祖荣。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4期来啦
本期推出特别专题——“人工智能教育专题”。从人工智能课程的设计原则到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探索,再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践案例,层层深入地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设计思路与范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