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东亚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即使到今天日本科技在亚洲依然首屈一指。韩国科技发展模式,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学习日本;中国大型科技发展计划也与日本有类似的地方。但日本媒体却警告:或许中国雄心勃勃的科技计划会引起东京恐慌,但日本过去发展科技的教训也值得中国警惕!如果将时间机器倒回到1960年,那史诗般工业变革贯穿日本江户时代的终结和明治维新的开始,其高潮是迅速接受了西方思想、生产方法和以前难以想象的国际参与水平。然而,真正让中国应该吸取教训的是:1949年日本工业化进程加速进行中——东京在那一年创建了今天的经济产业省(METI)的前身。当时,八个不同的机构被放在一个屋檐下,以推动日本战后的复兴,包括贸易局、企业局、创新局、纺织局、机械局、化工局和钢铁局。日本利用这种庞大的国家机器践行工业复兴计划,但在1960年前后频繁出现了“内卷化”征兆:过多的国家资金追逐过少的新想法和新产品,浪费了资源和生产力,同时也阻碍了创建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的努力。
5G时代来临
创新和技术自力更生,将是中国未来20-30年持续的主题。从航空航天到人工智能、从自动化到生物科技、从5G到再生能源、从机器人到半导体等领域,中国科技创新具有无限广阔的挥洒空间。中国在科技自主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不过度浪费又保持创新活力,或许日本当年科技“内卷化”的教训值得认真借鉴。中国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国家和民间都不缺钱,导致遇到风口就一拥而上。比如之前房地产是热钱堆积的领域,现在半导体和电动汽车,则是热钱追逐的风口,而具有前瞻性的前沿科技领域则投资过于单薄,尤其是企业不愿意提前投资研发。这种“一头冷一头热”的畸形科技发展现实,恐怕对中国科技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前沿科技过度依赖国家投资,不但不会百花齐放,最终还可能导致“内卷化”。
中国繁忙的港口
但日本媒体也认为,不能简单用日本经验套用中国科技自主路径,毕竟日本只是一个小众市场,而中国市场堪称巨无霸级别的。中国往往可以通过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来改变世界的产业结构格局。比如,中国可能在光刻技术和最先进的软件设计工具落后西方数十年,但中国可以采取购买韩国、日本和欧洲的芯片,来激发美国以外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以排除美国的威胁和弥补自身芯片制造水平的不足,从而让自己赢得时间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布鲁金斯学会的克里斯托弗 托马斯(Christopher Thomas)说:从经济逻辑来看,中国公司肯定会走向全球化。但在整个产业链受到外部压迫的情况下,许多中国的初创公司或成熟的公司,都会在悄悄地在完成供应链本土化的基础之后,才会大胆的追求全球化扩张。中国科技“内卷化”是沉淀实力,与当年日本科技发展路径完全不是一回事。何况中国市场够大,足以孵化够多够强的跨国企业。
中国芯片制造
日本媒体认为:“日本失去的20年”的教训是深刻的,但这不能把全部责任归于日美贸易战和科技战,而是日本整体产业战略不灵活和“内卷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当19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时,互联网科技已经大行其道了。但即使如此,日本经济产业省前官员奥村淳(Jun Okumura),还傲慢地长期指责中国互联网不够开放,不懂得利用互联网创新提高财富和生活水平让社会繁荣与科技并存。结果一眨眼40年过去了,中国成了互联网经济大国,日本却无论在网购、移动支付和智能手机制造都没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