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人工智能 > 从云从、依图巨亏,看人工智能独角兽有多难?_腾讯新闻

从云从、依图巨亏,看人工智能独角兽有多难?_腾讯新闻

天乐
2020-12-07 05:31:40 第一视角

文/杨剑勇

近年来,没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热的行业,作为未来几十年科技趋势,科技巨头投入重金,带来了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态势。依据IDC早前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高达1100亿美元,年复合年增率超20%。在笔者看来,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算法日臻完善,带来了全球人工智能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

面对新机遇,科技巨头则率先收获这一波红利。因科技巨头完善的服务、场景落地能力等诸多因素,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各界转型升级。从经营层面来看,营收稳健增长;从资本市场来看,受到投资者青睐。以亚马逊为例,AWS云服务营收高速增长,核心在于丰富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尤其Amazon SageMaker是当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机器学习工具,从而帮助企业更快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伴随在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AWS开启转型之路,助推云服务营收稳健增长,根据亚马逊公布的财报数字,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达到年化收入4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在资本市场更是高歌猛进,市值高达1.59万亿美元,今年截止12月4日累计上涨超70%。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亚马逊、微软、谷歌与百度是公认的四大人工智能巨头。当然,在热火朝天的人工智能领域,也涌现出无数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从AI芯片寒武纪,到机器视觉商汤科技、旷视、云从、依图四大独角兽,同样也受到资本青睐。在此前融资中,一轮高一轮,使得估值水涨船高,甚至公开消息显示商汤科技估值高达百亿美元。

因在一级市场进一步推高估值,也暗藏泡沫风险。尤其那些顶着明星投资机构的AI创新企业,瞬间高大上。当然,高估值由此引发泡沫争议。因落地场景落地艰难,且融资钱花完后,导致会一批人工智能公司倒闭,毕竟长期亏损得不到输血导致破产,至此AI独角兽们需要不断需求融资。

在科创板推出后,国内创新企业融资渠道继而转向科创板上市,包括巨额亏损72亿元后的依图科技,希望在科创板市场上市寻求75亿元资金,进而巩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并驱动业务拓展。12月3日,云从科技也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希望融资37.5亿元,这将能缓解长期无法盈利所造成现金流紧张。

随着AI独角兽的上市进程推进,相继发布财务数据来看,巨额亏损、商业落地能力是争议焦点。云从科技招股文件显示: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超22亿元。2017、2018、2019年和2020年1-6月分别亏损1.06亿、1.8亿、17亿和1.9亿元。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亏损扩大主要是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3亿元。

文件同时披露,若公司未来一定期间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出现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且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人工智能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下游行业需求显著放缓等不利情况,在2020年以及以后年度,可能出现持续亏损,致使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逐年扩大。

在此之前,依图科技招股文件显示近三年半亏损超72亿元。尽管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亏损也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摆在依图科技眼前的依旧是巨额亏损尴尬局面。此外,所披露的前五大客户中,每年都有较大变动,可以看出客户极其不稳定,且要面临华为、BAT重量级巨头,还有来自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细分市场的巨头竞争,其前景引发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AI独角兽营收处在高速增长格局。旷视科技早前披露数据显示,2016-2018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359%。依图科技最近3年(2017-2019年度)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23%。云从科技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4%。业绩稳健增长,主要在于AI独角兽寻找落地场景中逐渐取得成效。以云从科技来说,多年业务深耕,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

以智慧金融场景为例,截止2020年6月末,云从科技为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等超过400家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推动全国超过十余万个银行网点进行人工智能升级。

“近年来,银行业积极迈向金融科技转型,背后所支撑的则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对此指出。通过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大数据融合,提升流程效率,构建一个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对于人工智能厂商来说,必将受益金融科技机遇,而云从科技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也将受益这一波红利。

最后,对于人工智能独角兽而言,高额的研发投入占比,以及持续的亏损,登陆资本市场后能否得到投资者青睐,面临较大风险,通往“诗与远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场景将是AI独角兽核心。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