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人工智能 > “超算青年”“病毒追击者”……2020年江苏省“最美科技

“超算青年”“病毒追击者”……2020年江苏省“最美科技

天乐
2020-11-28 11:44:46 第一视角

交汇点讯 “超算青年”“电网守护人”“羊教授”“病毒追击者”……在11月27日举行的第八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开幕式上,2020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该评选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技厅、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国防科工办组织开展,最终甘霖等1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该荣誉称号。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他们发力自主创新,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展现了江苏澎湃的科技力量。

2020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最美国网人”:用心创新,守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璀璨,是薛峰最为开心的时候。在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领域,薛峰已耕耘了近30年。“用心才能创新,竞争才能发展”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潜心扎根电力科研生产一线,全部精力投身于研究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技术,保障大电网安全。他带领的团队已成为我国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核心支撑团队,是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守护人”。

薛峰从英国巴斯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英国国家电网公司从事英国电网规划领域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系统理论知识和实际运行经验。面对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2009年他还是毅然回国,进入南瑞工作,“我的事业的根基和发展还是在祖国。”他深知,一个学者的尊严不仅来自于自身人格的力量,更来自于真正强大的祖国。

“超算青年”:攻坚克难实现超算系统“中国梦”

2016年11月,在美国盐湖城的世界超算年会上,甘霖代表中国科研团队领取了“戈登·贝尔”奖。这是一项被誉为世界超算应用领域“诺贝尔奖”的奖项。该奖创办30年来,我国科研团队终于在此大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5年,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与组装的关键时期,还在读博的甘霖,同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一起,来到无锡。1秒,12亿亿次计算。1分钟计算量,相当于全球72亿人用计算器不间断地计算32年。但在这群年轻人的眼里,没有不可能。时值盛夏,基地开始还没有空调,这群年轻人就耐着酷暑,一遍遍演算、开发,前后持续了半年有余。“白天还好些,清晨与深夜都是挥汗如雨的时候。”回忆起团队初创时的点点滴滴,甘霖眼里依然有光。

从美国计算机学会主席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甘霖难掩激动:“为了这个证书,中国超算人等了30年!我们终于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不但能用,而且好用、耐用!”

“苏北羊王”:从羊圈里走出来的“羊教授”

不知什么时候起,陈家振有了外号:全国羊业界最接地气的“苏北羊王”,羊圈里走出来的“羊教授”。可是,他从不以“羊王”自居,他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更多人。他的目的很单纯,为了让人人都能当上“羊王”。

成为“羊王”,对于陈家振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被安排到了乡畜牧兽医站工作。而常年在一线工作与研究,使陈家振成为了畜牧兽医行业的专家。他建了年交易量达10万只以上的苏北活羊交易市场,新增了羊肉深加工生产线,还开了国内首家羊业科技超市。

他两次婉拒了担任副镇长的任命,六次拒绝进城。纵然在很多人眼里这有点不可思议,他的理由却很简单:“我长期为农民服务惯了,离开了农村不习惯。”

不忘初心,与中国铁路同行

“创新精神是‘戚墅堰所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我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汲取创新力量。”王文虎说。

30多年前,王文虎进入中车戚墅堰所。初出茅庐的奋进青年,一头钻进了研发里。在中国轨道交通飞速发展的数十年间,王文虎参与了多个重量级项目,逐渐成为中车戚墅堰所机车车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材料工艺的带头人之一。他参与了“和谐型八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项目,实现了从单机牵引5000吨到10000吨、从直流到交流的跨越式突破,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主持的“高铁列车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项目,于201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尽管已经从研发转至管理角色,但创新和研发仍然是王文虎最重视的部分,他说:“想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必须依靠创新。”

国之重器,做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碳纤维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争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张国良说。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2005年9月,张国良把自己抛进了一个碳纤维的世界,随之而来是一次次失败。“国内没有一个厂家做过,国外又技术封锁,所以当时的生产线都是自己造的,只能一次一次开机试,而每一次开机,多则几十万,少说十几万的材料费是少不了的。”“一共76天,可以说每天开出去一辆桑塔纳。”张国良回忆。

那段时间,他身边都是劝他放弃的声音,可他偏向虎山行。他就住在生产线边上,和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吃一起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2007年5月3日,他的生产线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碳纤维,并在设备研发中获得5项国家专利。在随后13年里,他们未曾停歇,自主研发设备,让国产碳纤维工程化,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潜心生物制剂,“让每一个生命健康有为”

不忘初心、勇于创新,是王春香的工作理念;追求卓越品质、实现合作共赢,是她建立的质量方针。

王春香在生物试剂研发与服务行业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商业运作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她给自己的定位不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科学家。自2012年起,她便开始开展血液游离DNA和基因组DNA的检测技术及相关试剂的开发,先后研制开发出面向癌症患者及癌症高风险人群的精准医疗相关基因检测服务、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服务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试剂等。她建立了完善的创新体系和高水平的创新平台,生物试剂创新能力位列国内前茅,打破了中国科研靠国外试剂的这一历史局面。

20多年研究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

陈雯是全国10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唯一的女性科学家,她用了20多年时光持续跟踪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研究,形成了大量关于长三角城市与区域发展、空间演化与优化调控、产业发展与绿色化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努力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和地方的决策与行动。

她是2010年国家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主要参加者,是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级规划的首席技术专家。

陈雯一直高度关注乡村发展,长期深入乡村田间调研,集成中科院、海外技术和政府资源运用于乡村环境改造,开展茅山老区陈庄知识乡村营建试验。;“植物营养液制作成功了,自然农法蔬菜种出来了,村民可以讲解光合作用了,一些年轻人也回来了……”为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现实模样,陈雯一直在努力。

打破国际垄断,制造中国自己的高端机器人

“中国人聪明勤奋,凭什么高端机器人就一定是国外的!”宋爱国名字叫“爱国”,生活里也是个极具民族自豪感的人。他还记得,当年高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他更记得,当初年轻气盛的他就是不服气,决心打破这个技术垄断。他和团队迎难而上,一干就是27年。实验楼门卫师傅都非常熟悉他,因为他经常不能在实验楼关门前离开实验室。

由于长期劳累,他患上眼眶内肿瘤,两度住院手术。宋爱国躺在病床上,心中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科研工作,病床上的他,思绪早已飞到了30多万公里外的月球,那里,月面巡视机器人的遥操作控制技术凝聚着他和团队成员的心血。 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让各种空间机器人成为我们的化身;让机械手成为我们触摸和探索未知宇宙的‘千里手’!”

“一锤定音”的病毒追击者

每次抗击疫情的一线都有崔仑标的身影。

经历过非典、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无数疫情历练的崔仑标,在江苏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第一时间排兵布阵,并自建多种快速核酸检测方法。

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24小时坚守在病原学检测的第一线,在个人防护物资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约防护服,尽量不喝水,在负压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有疑问就再重复一次,不确定就再讨论一遍”,针对发现的可疑样本,反复深入一线,不断探索采样细节。

他领导团队制定、发布了新冠病毒标准操作程序、地方标准12个,培训基层人员8次近2000人次,安排多人驻点基层疾控,指导培训核酸检测能力,直接参与检测样本5382份,确保检测质量。

他是离病毒最近的勇士,是“一锤定音”的病毒追击者,在无声的战场上践行医者初心。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做到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俞志君多年来在不同岗位上始终如一,致力于开发新品和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这是俞志君坚信不疑的准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要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保证企业核心产品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在他的主持指导下,企业连续开发出数十个新型水泵和电机产品,其中有6项产品经专家鉴定,其技术成果代表了国内同类产品最高水平。他先后领衔承担国家级项目十个,国际合作项目二个;参与起草舰船水泵、电机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4项;主持申报国家专利41件,已全部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3件。寒来暑往,几度春秋,俞志君的执着从未改变,他将始终驰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向更远的未来。

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