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人工智能 >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点燃创新“灯塔”_腾讯新闻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点燃创新“灯塔”_腾讯新闻

天乐
2020-09-05 23:01:18 第一视角

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首次破2万亿元,为22143.6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占比首次超过6%,达到6.03%。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透过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长期困扰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研发投入紧缺,也在不断得到克服,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占比,距离发达经济体通常15%的比例,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也反映出,科技经费的投向更多是在应用和试验发展领域,这些地方更容易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与成果,这推动我们在技术应用层面处在全球领先的地步,但在底层的核心技术研究,包括材料、制造装备等领域,仍与国外有差距,原始创新力不足。

从5G商用到北斗升空,中国科创正由“跟跑”为主转向在更多领域“并跑”乃至“领跑”,在走向“无人区”的当下,模仿、跟随的模式已走到尽头,必须谋划从底层构建开始构建自己的技术产业生态。

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题为《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高校座谈时的发言纪要。在任正非看来,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已经赶不上市场需求的速度,基础研究正是点亮灯塔的创新之火。

在基础研究领域,土耳其Arikan教授一篇数学论文,十年后变成5G的熊熊大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姆采夫发表的一篇钻石切面可以散射无线电波的论文,20年后美国造出了隐身的F22;一部手机,背后其实都是基础研究的原理,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等,而材料、加工等基础研究,才是后续行业应用、提升生产力的基石。

从任正非走访的多所大学来看,高等学校也是基础研究的重镇,高校的教育要引领社会前进,切实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

基础研究不只是砸钱,还应从多个方面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比如,如何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异想天开”也不被当做离经叛道,行政体系作为支撑而不是左右学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社会信用惩戒力度等。

基础研究还要坚持长期主义、保持足够的耐心。根据美国科学基金统计,一项基础研究从提出观点到能够应用,一般需要二三十年时间。更多时候,基础研究并不必要考虑“有用性”,并不会在短期内看到实用的方向。唯有对准基础研究的“城墙口”冲锋,借助其溢出效应,方能在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中掌握话语权。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