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厂房、大型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场地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多。这类场地大多使用混凝土现场浇筑地基,然后再覆盖地砖或地坪漆,因此对基础层的平整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法是人工找平,然后使用抹光机抹光。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施工过程质量不受控制,需要人工多次修正,反复测量调整正在施工的地面,且效率不高。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人工操作的机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人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但普遍存在精度不足、机身尺寸过大、重量超重、无全自动等问题,混凝土施工“危繁脏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人工操控机器施工场景(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此,博智林成立整平机器人项目小组,针对建筑地面混凝土浇筑后的高精度整平工作研发机器人,以此解决混凝土施工中效率低、强度大、精度不高、反复施工等问题。
该机器人凭借独特的双自由度自适应系统,保证机器人能够稳定地在钢筋混凝土上施工作业;基于自主开发的GNSS导航系统,能够自动设定整平规划路径,实现混凝土地面的全自动无人化整平施工。经过实际施工对比,其工作效率和精度都远高于人工。
地面整平机器人
整平机器人有哪些优势?
采用高精度的激光标高控制系统,集成了测量、刮平及收面三个功能,效率高于人工;相比于人工操控机器人施工,整平机器人重量更轻、尺寸更小,可在双层钢筋网和狭小的房间上施工;整平精度高,地库施工可以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就直接达到混凝土找平层的水平度/平整度要求,一次成型,直接省掉后续的地坪施工,加快进度、节约成本。
地面整平机器人
据研发团队介绍,地面整平机器人于2018年10月开始研发,初代样机于2018年12月完成。但经过测试,第一代样机整平精度不足,且无法进行全自动多房间施工,远没有达到团队的预期目标。
但项目组没有轻易放弃,在8个月内进行了十余次的迭代更新,屡败屡战,终于在2019年7月找到了解决方案,使机器整平的精度从10几毫米提升到5毫米以内,且效率同步提升2-3倍。
整平机器人现场施工实拍
从立项至今,600多个日日夜夜,上万小时的研发,项目研发团队持续奋斗,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小的误差、更智能的操作方式,累计测试施工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相当于70多个篮球场。同时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2020年6月20日,地面整平机器人顺利完成了顺德凤桐花园项目8号楼地下室施工,施工效率和质量相比人工大大提高。“这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次对外承接工程项目”,研发项目负责人兴奋地说,“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故事,现在才刚刚开始。”
供稿:机器人与智能产品研究院
编辑:馒头、火锅
审核:De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