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得更爱思考了——卢博涵
泊思地成长·足迹专题
邂逅拼搭玩具之时,卢博涵对于搭建的热情便被激发了,只需要几种积木的形状,似乎就能模拟出花花万物。但久了,只能静止摆放的物件却又让他觉得有些许无聊。为了追求难度更高的搭建与拥有更强表现力的作品,卢博涵走进了泊思地课堂。
在泊思地,学员们需要通过搭建、编程、调试等环节来完成自己的机器人作品。在一次次愉快的制作过程中,卢博涵的编程与搭建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成长,随即,他勇敢地踏上了机器人竞赛的赛场。
机器人赛事往往格外重视选手的团结合作能力,热爱搭建的卢博涵在队伍中如愿担任了搭建手一职,深具团队荣誉感的他便努力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他牢记老师在训练时的要求,每次比赛前都会认真检查机器人,尽力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一次,机器人在练习时突然移动速度变慢。卢博涵上前观察,发现它的两个轮子行进速度不同,立即判断出应该是脱轴了。于是他立即上前进行维修,很快便排除了机器人故障。
但比赛如人生,经常与预估情况天差地别。在参加2019VEX世锦赛中国选拔赛时,一次机器人意外摔落遭受了重创——机器人的抬升结构被严重损坏了。这是他们队伍参赛机器人极为重要的结构,是大部分得分操作所必须要使用的关键,要命的是,它本身也十分复杂,需要用到包括履带在内的许多零件。眼看着比赛时间越来越近,卢博涵与队友在短暂的商量过后,立即共同对机器人进行了修复。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之下,仅仅用了十余分钟时间,原本棘手的问题被顺利解决。
在课堂中、在赛场上,卢博涵一次次乘风破浪,凭借自己与团体的力量来应对各种难题,久了,不仅能更熟练的运用习得的知识,更把思考变成了一种习惯。
一次与伙伴们一同搭建“智能轮椅”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在轮椅的设计中他们加入了“抬升”这一实用的功能,但器材的限制让机器人的抬升不够平稳。为此,他们绞尽了脑汁去思考如何优化结构,克服困难。这时,卢博涵却灵机一动:能不能不改变基体结构,使用附加装置来解决呢?于是,仅仅用了一条安全带,他们便攻克了这一核心难题。
当小脑筋不断运转,卢博涵感受到自己在创造力上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前,他总是需要看着示意图才能完成搭建步骤,有了在泊思的学习经历后,他的想象力变得更为丰富,已经能够根据规则来设计、优化机器人了。从按部就班地“执行”到根据实际需要去设计、构建机器人,将所学与所想相结合,卢博涵的创新意识不断地增强着。而“创新”正是泊思地六大核心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卢博涵不仅能在机器人学习时迸发新颖的想法,在课堂讨论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路。长此以往,我们不难期待他在沟通交流等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相信卢博涵继续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定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乘上想象的翅膀,描绘出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