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静娴 刘娥/文 钟华登/图
抗疫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无人机消杀、基于AI的热成像测温……疫情催生的这些“智造”新场景,在疫情常态下是否有新发展?7月16日上午,在深圳商报举行的首场“2020年度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上,三位专家以“深圳智造新场景”为主题,就疫情常态下的人工智能行业前景以及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等问题进行探讨。
机器人产业迎来更大机遇
“疫情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副秘书长谭维佳从机器人行业角度,发表了她对疫情常态下机器人发展趋势的看法。她称,疫情爆发后,深圳多家机器人企业迅速投身一线,机器人在抗疫一线发挥了多维度的功能,尤其是在巡检、测温、消杀、配送诊疗辅助等应用场景,凸显其在阻断交叉感染和远程作业的优势,让大众看到了机器人在无人化、智能化、自动化等应用场景中更多的可能性。
在谭维佳看来,疫情带动了大众对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新认知,启发了大众对机器人的新需求;同时,疫情也冲击和整合了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根据应用场景的变化,突破了原本的技术限制,凸显了深圳制造优势。未来,随着“新基建”加速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赋能,“我相信,疫情常态下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谭维佳说。
AI助力城市治理精细化
云天励飞战略规划总监莫磊则以企业构建的AI疫情防控系统解决方案为例,讲述了云天励飞作为科技企业,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助力防疫,实现精细化城市治理。莫磊表示,这场疫情表明了只有通过数据驱动的精细化城市治理,人类才有可能应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病毒以及难以预料的袭击挑战。同时,“新基建”的提出更是给数据驱动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带来了巨大机会。据莫磊介绍,基于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科技战“疫”的经验,云天励飞提出了“城市治理ABC模式”,将依靠AI、大数据、云计算来构建新型数字城市,在未来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
3D视觉企业5年比肩世界先进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智能设计与机器视觉研究室主任、中科创客技术总监宋展着重介绍了3D视觉技术目前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目前,3D视觉技术已经在工业、医疗、文化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质量控制方面。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3D视觉技术可以快速对汽车零部件尺寸、外观、形状缺陷等问题进行检测。在大众消费领域,以 2017年的苹果手机iPhone x为标志,智能手机已进入3D成像时代,3D人脸建模和人脸识别现在已是一部智能手机的标配。
宋展表示,虽然目前我国的3D视觉传感器主要以进口为主,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多家专注3D视觉传感的初创企业的诞生与崛起,他相信,五年后我国一定有3D视觉企业达到和世界级企业同台比拼的水平。
深圳创新生态催生“智造”
在圆桌讨论环节,谈及疫情期间深圳何以催生这么多“智造”新场景时,专家们一直认为这与深圳的创新精神紧密相关。专家们认为,深圳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包容性的活力城市,吸引了众多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大家敢想敢做,对市场变化能迅速作出响应;其次,政企社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也是深圳催生“智造”的重要因素。
据悉,“2020年度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深圳商报/读创承办。系列活动一共8场,根据最新科技热点、前沿话题,组织深圳科技专家进行讨论,旨在发挥深圳科技人才建言献策作用,助推深圳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