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人工智能 > “电焊花木兰”易冉 焊出株洲力量_腾讯新闻

“电焊花木兰”易冉 焊出株洲力量_腾讯新闻

天乐
2020-07-09 20:16:18 第一视角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周兴海

【名片】

易冉,中国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组装车间电焊班班长,湖南省技能大师,中国中车“高铁工匠”,株洲车辆厂高级电焊技师。2011年被誉为“电焊花木兰”,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8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事迹】

5月29日上午,易冉刚刚结束了对第四批焊接机器人培训班学员们的结课考评。近年来,中国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引进了数台焊接机器人,用于减轻焊接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操作机器人进行焊接工作,仍是公司里无人涉足的地带。

“能和机器对话的人是幸运的、值得钦佩的。”作为车间的电焊班班长,易冉成为了第一批学习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的“开拓者”。对她而言,自己既是与同事一同学习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同学,又是学习机器人焊接技术较早、焊接技术高超的老师。无论是人工电焊,还是机器人焊接,她都以身作则,带领班组成员用勤奋学好技术、用汗水浇灌出高质量的产品。

2000年7月,刚从武昌技校毕业的易冉进入中车株洲分公司的组装车间做电焊工,她下决心要练好技能基本功,掌握精湛的技能,立志要成为国家、企业需要的焊接高手。仅用了3年时间,易冉就完成了从“技术铜星”到“技术金星”的跨越,是工厂从设立该奖项20年来用时最短就跑完全程的选手,从见习生到技师、高级技师,她一共用了8年。33岁时,她成为当时湖南省最年轻的技能大师,完成了多年的梦想。

2011年,易冉走出国门,参加了在德国吕内堡市举行的“嘉克-LVM杯”国际电焊技能大赛,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荣获比赛唯一的特别奖。德国媒体被眼前这个不太爱说话,攥着一手精湛电焊技术的中国女孩惊艳到了,他们称易冉为“电焊花木兰”。

易冉能快速成长为电焊高手的背后,不知浸湿了多少次工服、烧穿了多少副防护手套。进行电焊工作时,极有可能会出现意外。在易冉的胳膊上,几处焊花烧透防护手套和衣物留下的烫疤星星点点数不清,那是她练习昂焊高处直角,或是从下至上焊接缝隙时留下的。一个焊面的焊接工作不能间断,为了不影响焊接质量,就算被焊花烫到,她也会咬牙坚持到整个焊接工作完成后再去处理伤口。甚至,焊接工作时发出的光,也在易冉的眼角留下了点点斑痕。“那时从没有想到过疼痛,心里只想着如何高质量完成任务。”易冉说。

2007年,公司第一次向澳大利亚出口铁路货车,该车技术标准采用要求最为严苛的欧洲标准。易冉负责核心部件中梁焊接攻关,澳方监造专家苛刻要求中梁焊接所有焊缝咬边为零,大焊角、坡口不能有弧坑。如此精准的手工操作,相当于数控机械手的精细标准。

一个半月的试制期间,易冉与另外一名焊接技师日夜守在生产一线。“刚开始我们一直做不到,总是需要不停地返工。”在焊接设备的选配、焊接参数的优化、工装胎膜的调试、传统操作手法的突破等方面,易冉与同事们反复试验,最终成功了。“要让世界认可中国工人,和我们卓尔不凡的制造水平。”易冉自豪地说。

如今,“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她的第二“战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也要同工作室里的其他技术高手们,进行科技创新、发表专业论文、研究绝招绝技和先进操作法,最重要的是带出更多有着精湛技术的工人。无论是人工焊接,还是操作机器人进行焊接,易冉的“焊花力量”都在感染着更多的工人,精彩书写“中国制造”的史诗。

【语录】

今天,“中国制造”早已遍布五洲三洋,离不开“火车头特色”的劳动精神,这也是我个人奉献强企的“续动力”。无论在何时、在何岗位,我们都要不断激励自己,弘扬劳动精神,把学到的精湛技能,奉献给“中国制造”。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