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纪,大多喜欢Beyond的歌,其中我唱最好的,莫过于《农民》:
“忘掉远方是否可有出路
忘掉夜里月黑风高
踏雪过山双脚虽渐老
但靠两手一切达到
.......
春与秋撒满了希冀
夏与冬看透了生死”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没想到努力奋斗多年,前一阵子又成为一个农民,背朝黄屏,看天吃饭。
当然现在这个“农民”的概念,主要是来自于区块链热点Defi中的farming,小时候老人叮嘱“不好好读书,回家种红薯”,没想到我好好读了书,现在依然种红薯,当了一个yield farming,YAM项目开启,LOGO就是一个红薯,所以大家都纷纷挖红薯。
年前的DeFi项目割韭菜根本不讲故事、不谈理想,甚至连名字都懒得想了,直接“寿司”、“泡菜”、“红薯”、“地瓜”等系列性产品层出不迭。
除此之外,还有桃、珍珠等等,总而言之,这些新币的最终归宿其实大概率是要走向归零的。
讲一讲刚刚冒出头来的寿司币到底是个什么玩意,给各位看客提供个参考,希望大家别再像错过YFI一样错过了。
上网查阅sushi币起源时,终于被一些文字惹火了!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那种火!
这段文字是翻译英文社交媒体的一段译文,它是这个样子的:(8月23日,加密货币圈知名KOL LARRY CERMAK 发问:如果某些才华横溢的开发人员分叉UNISWAP的一切,只改变一下名字并发行代币,最终大约90%的代币分给LP。)
猝读之下,满头问号,这个“LP”是尼玛什么东西?第一反应是为了规避审查的拼音首字母。都不通啊!结合上下文,这个“LP”应该是个代词,指代的是人格。在看底下英文原文,人家用的是“LPs”,这个“s”是啥?第一反应就是名词复数形式吧!
恍然大悟,这个LP应该是“Limited partners”的缩写,意为有限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这个概念,早在100年前列强用大炮轰开满清国门时就已经被一辈金融先行者翻译引进大陆了吧!你好好翻译成中文不行吗?
我突然大悟自道:“小肚鸡肠!人家用缩写就缩写呗!你一时间看不懂怪你没文化!怪你不是高端金融商务人士,对行话不俗!”
这个题目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它一定是一篇通俗易懂,阅读门槛较低的文章”。
通读之后,就感觉像吃了掺了大米的沙子饭一样——半中半洋的名词使用,狗屁不通的动词使用——然想起了孔乙己那半文半白的自嘲“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君子固穷!”
其实!这种在名词使用上半中半白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整个中文区块链语境中——并不是说要自绝于世界,非要像老古董一样要求全部使用中文。诚然,有些表达语境下,必须使用英文词汇甚至是英文缩写——因为某些概念中文环境还没引进。但像“有限合伙人”这种能够顾名思义的词汇,咱用中文,让更多的人能看懂不行吗?
说好的区块链精神呢?说好的“加密货币是世界金融的未来”的理想和愿景呢?区块链这种新兴技术,涉及高深的加密学、数学、情报学,有很高的认知门槛,本来就不好推广,你非得再人为地制造语言上的传播门槛,损人不利己啊?咋着?非得拽两句专业英文词汇,让人意识到您是染着投行灰、穿着小西装、皮鞋锃亮的高端金融商务人士呗?
有人可能会说,“区块链本来就有门槛,看不懂怪他们跟不上潮流。币圈本就是小圈子的盛宴!没有义务变得大众化。”
鼠目寸光!不大众化你赚个屁的钱?小圈子自娱自乐零和博弈?从最功利的角度想,掌握了家庭财政大权的中国大妈涌进币圈把你手里的币买到暴涨,不香吗?
这种以亚文化(其实说是亚文化都是抬举了,有些臭词滥用就是没文化)行话形成的语境同温层,早就严重影响了币圈的扩张!有时看准了一些行情,把相关介绍文章发给圈外亲友时,得到的回复大都是“这啥玩意?看不懂!”
再说,你小众你还有优越感了?哪来的优越感?“
币圈行业术语四级:
可甜可盐:形容人又能软萌又能霸气。
大触:表示某人在某方面很擅长,或拥有顶级地位的人物,相当于早年间的大神,是巨巨,大大,DD的同义词。
共药:一起放弃吃药,一起发神经。
战五渣:源自七龙珠漫画,指战斗力只有5的渣滓。部份90后00后用于
游戏中,一般用来说对方能力不足,弱爆了。
币圈行业术语六级:
连睡:连麦睡觉的简写,多指好友及恋人之间的亲密行为。
CDY:就是在QQ上找网友,外Q友的缩写。
走花路:表示受欢迎红了。反义词是糊了(过气了)
躺列:阔充好友列表,新生代行话。是指加了好友从不聊天,只是躺在好友列表里的人。
币圈行业术语托福级:
基本操作,借座勿6:这都是基本操作,各位安静座着看我表现,不用点先赞。
萌新:大多指刚加入币圈的新人。
养火:新版QQ推出了擦出火花的好友互动标志。就是增加互动的一种说法。
希望彼此的关系能进一步亲密。
欧州人:从欧气延伸出来的词汇。欧气是指有钱人或运气非常好的人散发出来的气息。欧州人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人。
即便老韭菜,看现在的币圈某些文章,就跟看这些行话一样头大。
话说回来,故意使用一些有理解门槛的缩写、术语、币圈梗、英文词汇还不是最令人厌恶的——因为至少它还符合预言逻辑。最令人发指的是一些故意的、生造的动词使用习惯。比如说这种:(有的代币既能捕获费用,又可用于冶理,如MKR和KYBER)
“捕获”费用?不才也是念过六年小学语文的人,知道捕获这是个动词,听说过捕获猎物,捕获敌兵,捕获美女的芳心。从没听说过“捕获费用”的!难不成“费用”是个人名?姓费名获?
赚取费用就赚取费用,用获取也行——这种都是中文语境约定俗成的动宾搭配形式。不知道为啥非要制造一个“捕获费用”?除了让人感觉读起来牙碜之外,没有其他意义!
最后总结一下:觉得现今的币圈语境已经形成了一个“行话”沼泽。仿佛是写文章时不拽两句币圈行话就显得跌份似的。这严重影响区块链知识向大众传播——从最功利的角度去想,至少影响更多的人去交易手里的币!
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推广区块链知识、概念——抽干“币圈行话”的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