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数字化的发展,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流转。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很多供应链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与算法部门,并且这一部门已经从成本部门发展为生产力驱动部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供应链领域和银行风控领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银行实现风控的核心是数据,要求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可行性、及时性和共享能力,我们认为这也是供应链数字创新的本质要求。
(腾讯云区块链产品负责人 邵兵)
1
供应链融合创新中的数据壁垒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数字化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前不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同时,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也提出了数据开放的诉求。但在这一诉求里面,能不能直接将数据开放目前还存在壁垒:
第一,相对于中心化的数据交换方式以及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方式,我们首先要实现数据的多方协同。
第二,在数据的多方协同中如何保护数据的权属,这一权属包括数据的使用权以及所有权。数据是有价值的,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数据权属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机构的重视。不论是各组织现有业务的自由数据,还是因为供应链数据协同而整合加工所产生的新数据都已经成为其核心资产。数据权属是供应链数据融合创新中不可逾越的问题。
第三,如何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
第四,数据的多方协同是基于供应链的,更多是如何达成多方共识实现数据共识和业务协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里的共识不是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共识,更多是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达成业务共识。
具体来看,数据的多方协同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相对点对点的数据共享方式,多方的数据共享需要有相应的利益驱动进行激励。比如现在公有链、联盟链都在不断发展,但公有链发展的更好,那是因为在公有链里有直接的现金激励,而联盟链里的激励更多是来自商业激励,这也意味着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区块链未来应用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点。回到数据共享本身,如何在多方机构里实现数据共享,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核心在于如何用一种分权的管理模式推动整个数据的治理。
与此同时,相比中心化的治理方式,多方数据共享更需要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让业务达成共识,做到合法合规。从现行的法律来看,围绕数据共享本身,我国只出台了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法律,但到实际操作层面,并没有具体指南,这导致企业和政府在开放数据时没有具体的实践指导。因此,也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推动其发展。
关于数据权属问题,从数据开放的阶段可以把数据权属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融合创新之前,一是在融合创新之后。在融合创新之前要保证来自各方的数据是可信的,而且数据安全要有保障。在数据开放给联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并且保护相关权益,而数据上链之后的权益会体现多个方面,因此需要进行完整的资产画像。在对资产画像进行交叉验证方面可以用区块链接入多方的信息数据,这样未来我们在推进供应链协同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时,可以做到更加精准。
2
数据融合创新的关键在于协同
在数据融合创新领域,我们认为共识是协同的灵魂,智能是协同的保障。所谓协同就是不同参与方之间达成了数据共享或者数据协同的一致性协议,在这一一致性协议里实际体现的是参与方的业务。与此同时,相应的业务共识最终要落地到技术共识之上,并通过智能合约、代码以及法律来保障共识,这也是区块链在供应链数据融合上可以发挥的价值。
就腾讯云区块链而言,目前在供应链领域已经有了不少很好的实践,包括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大宗商品的流通问题,在医疗领域实现供应链核心数据的共享等。
比如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区块链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追踪整个大宗商品从生产、物流、仓储到贸易流转的全部过程,以便服务好供应链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实现类似于基于区块链仓单确权等方面的应用。
在产品溯源领域,由于其链条较长,包括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以及最后的流通等众多环节,即使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也很难将整个链条完全打通。因此,目前很多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靠近消费者的一端,比如在冷链领域,北京、广东、海南等地都通过冷链系统解决了后端的问题,实现了从一个中心库到智能零售终端的货物溯源。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一物一码技术的融合,实现对资产的画像以及对资产的确权和溯源。
在医疗行业供应链领域,我们也在做一些核心数据共享的尝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医疗供应链本身,另一部分是医疗信息共享本身。
而对于供应链数据的融合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要做好关键数据可信。对于供应链数据而言,要实现供需匹配及业务协同,只需要将关键数据上链就可以。我们从来不建议将全部数据上链,这是因为将一些非必要信息上链,往往会带来数据隐私泄露风险。
第二,在整个区块链落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整个联盟的治理规划,就如上述提到的要达成业务共识,并且把业务共识落实到智能合约,这是联盟治理必须要落地与规划的事情。
第三,要实现实物资产数据画像的刻画。供应链的核心是数据,但更进一步的关键在于实现对实物资产的数字画像,也就是单纯的实物资产能够在链上实现数字化流通。同时,也只有用足够多的技术手段描述数字资产,对数字资产的数字画像进行深度刻画,才有可能产生类似于区块链仓单或类似于电子票据的数字资产,才可以与实物资产进行深度绑定,未来才能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对实物资产的操作成本。
第四,区块链的落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不单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也不单是一个业务,更多是如何把区块链技术和企业已有业务做深入融合,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这不单针对于供应链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区块链所有的业务落地,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未来能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必要前提。(本文由本刊记者庞彪根据12月17日下午邵兵在“2020全球物流供应链数字经济与区块链创新论坛”上的演讲编辑整理,内容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
近期看点
本期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