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擁堵以及Gas費用高,這是公認的事實。
尤其是在2020下半年,突然爆紅的DeFi讓問題更為嚴峻——交易量急劇上升導致網絡擁堵且Gas費用不斷推高。
可以說以太坊礦工現在掙的大頭不是區塊獎勵,而是交易手續費了。
這就導致了一種說法甚囂塵上——DeFi從以太坊發源,但一定會遷徙到其他性能及體驗更佳的公鏈上。
所以2020年的公鏈賽道,在沉寂了近兩年後又重新燃了起來。
以太坊之外的各大小公鏈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承載從以太坊上溢出的DeFi,並由此實現彎道超車——
畢竟以太坊上的DeFi體驗飽受詬病,並且以太坊2.0沒個兩三年根本實現不了。
不過現在回頭來看,DeFi都開始有退潮的跡象了,以太坊依舊占據了DeFi世界的絕大部分版圖。
不僅因為以太坊生態的DeFi沉澱得好,而且以太坊的擁堵及Gas費用高也並非解決不了的難題。
比如Layer 2方案就可以。
分片——暫時指望不上的擴容方式
以太坊之所要擴容,是因為交易吞吐量確實有限。
以太坊每秒大約可處理15筆交易,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Visa卡則可以處理4.5萬筆。
之所以相差這麼大,這是由區塊鏈的特性決定的。
區塊鏈上的每項操作都必須由所有節點並行處理(這也是區塊鏈作為價值網絡的價值所在),所以自然而然就會犧牲效率。
而擴容解決方案有兩大方向,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分片了,畢竟以太坊2.0就是分片方案。
分片是將主鏈分成很多部分,然後它們還能夠獨立處理交易。
這就意味著性能會成倍地增加。
但分片實現起來非常複雜,需要重構主鏈協議,所以分片也被稱為第1層擴展方案。
對以太坊來說,這就是重新搭建一條新公鏈了,所以我們也看到以太坊2.0遲遲不見落地。
總之,對於以太坊上的DeFi項目而言,分片方案是暫時指望不上了。
要麼忍,要麼滾,要麼Layer 2
Layer 2(也就是第2層擴展方案)的解決思路就與分片完全不同了。
Layer 2是在不改變Layer 1(也就是目前的以太坊主鏈)的前提下,把部分原本要在以太坊上完成的工作,遷徙到以太坊之外的公鏈甚至在鏈下解決——
這樣就會減輕在以太坊上運行的負擔,讓操作更快更便宜。
而這種鏈上鏈下的交互,有很多種技術方式來實現,但總得來說是借助於驗證者來保證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
所以對於以太坊上的DeFi等項目方而言,麵對以太坊的擁堵以及高Gas費,要麼忍,要麼滾——跨鏈遷徙,要麼選擇Layer 2技術。
對於用戶來說,Layer 2技術可以讓他無需額外學習就能感受到更絲滑的操作體驗。
所以就連V神8月份也在推特上表態:“項目方和用戶應盡快遷移到采用Rollup類型的第二層網絡,而這可能會是下半年DeFi的一個趨勢。”
被中止了的DeFi跨鏈遷徙
本來眾所期待的以為DeFi會展開浩大的跨鏈遷徙,但目前來看,各大公鏈的DeFi即使泛起過水花,但還是沒有預期的那麼順利。
比如曾被寄予厚望但最終割得哀鴻遍野的波場……
所以對於以太坊上的DeFi項目而言,跨鏈遷徙的開發成本太高,並且用戶是否接受又是一個問題,所以風險是在太大了。
相對而言,Layer 2就容易多了。
據了解,Compound、Uniswap、Aave、Synthetix等DeFi項目均考慮采用Layer 2方案。
所以說,鑒於遷徙到其它公鏈上的DeFi項目那麼慘烈,以太坊上的DeFi項目可能不會再考慮遷徙到其他公鏈上了。
采用Layer 2方案,隻是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