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2020
本文字数:1643,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众所周知,“DeFi”主要是利用智能合约以及分布式资产托管等区块链技术,用代码来替代金融中介,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并最小化成本。
DeFi项目主要集中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预言机和衍生品等领域。
举例来说,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领域,其非托管交易的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费用,并且资产不再托管到中心化交易所,用户的私钥掌握在自己手里,因而个人资产的安全性也大为提升。
又比如,在借贷领域,用户可以通过替代中介的代码,进行存贷和抵押清算等操作,其优势在于,在降低借贷双方合作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存贷过程被单一的个人或组织操纵。
从此前P2P的大爆发来看,借贷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长尾需求,对利率敏感的个体来说,DeFi借贷的成本优势是显著的。
在衍生品领域,DeFi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发行衍生品,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发行成本,同时缩短发行过程所需消耗的时间。
目前,我们比较看好的是预言机赛道。
预言机项目可以为智能合约提供链下数据源,使得区块链中发生的一切均与现实世界产生连结,并真正开始实现应用的落地。
由于智能合约的执行对预言机提供的链下数据有较强依赖,且数据源的丰富性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因此,类似Chainlink这种预言机巨头的存在,并不会压缩其它预言机项目的生存空间,因为如果要将所有外部数据源投射到链上,需要很多的数据供应商或者第三方数据源,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除此之外,一些高性能公链也存在较好的成长空间。
现在大部分DeFi项目扎根于以太坊,这主要由于以太坊一直以来有着较强的生态优势以及氛围良好的开发者社区。
但是,随着各大公链性能的优化和生态的崛起,公链赛道也存在着非常大的机遇。我们可以看到,DeFi项目的涌现,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以太坊价格的增值,作为载体,公链价值仍会是远胜于任何一个DeFi项目的。
同样的,在其它公链中,也存在这样的成长机会,即能够承载DeFi生态的优质公链的成长性将远大于单一的DeFi项目,一旦生态发展起来,这类公链的爆发式增长将是极为诱人的。
当DeFi热潮兴起时,一些人成为了狂热的炒币群体,而另一些人将DeFi视为一个终将破灭的大泡沫。
之所以现在有“DeFi泡沫”之说,还是由于DeFi在客观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现在大多数的DeFi仍然是基于以太坊,治理代币均为ERC-20,这种生态的局限性以及以太坊的固有缺陷,将很大程度制约DeFi的进一步发展,再比如,一些流动性挖矿项目的收益甚至低于以太坊的gas费,对于那些知名度较低的新项目来说,这种生存环境是非常不友好的,同时也非常考验项目团队的运营能力,甚至可以说运营能力的重要性远超技术能力。
此外,在传统的中心化项目中,代码存在bug是比较常见的事,其带来的负面结果也通常是可控的,但是对于DeFi项目来说,一旦代码存在漏洞,其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它可能给用户地址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或是使得项目迅速的凋亡并被开发者社区抛弃,从而二级市场的token立即变得一文不名。
除了以上问题,我们还可以留意到,现在的DeFi项目,其实很多都只是具有实验性质的尝试,这些项目的运行机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产品使用流程较为复杂,易用性较差,在与链下金融领域进行交互时,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尽管DeFi仍然面临的种种问题,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我们仍然可以对此报以乐观的态度。
可以来看这样一个数据:苹果公司诞生于1976年,亚马逊诞生于1995年,腾讯诞生于1998年,阿里巴巴诞生于1999年,特斯拉诞生于2003年,很多伟大的科技公司,都花了几十年才开始真正改变世界,它们建立起的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电煤”。
而在区块链领域,由于分布式理念的崛起,技术和机制的迭代远比传统科技公司中心化的统筹开发更为迅速,基于区块链的此类特性,尽管与传统科技领域相比,DeFi的出现时间是如此的短暂,但也不应将其视作“昙花一现”,因为任何早期的事物,在隐含巨大风险的同时,也存在着难以估量的机遇,并且最终可能成长为新的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等如今看起来难以企及的“巨无霸”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