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博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实验室执行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受国合研究院邀请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数字货币与未来社会”的线上讲座来交流探讨相关问题。
杨东首先表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是金融领域和政务领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度融合性,尤其是数字货币,自比特币以来,各大银行、机构、交易所和技术公司都在全方位推动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前,整个加密货币体系越来越丰富、多元、全面,金融应用场景也更加成熟,如在点对点的金融、区块链ABS、贷款清算、跨境支付等领域都有所突破。而在政务方面,各大城市如贵阳、娄底等也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领域,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
在谈及应用场景时,杨东特别提到了最近一个现象级杀手应用Defi,Defi是一种去中心化金融,点对点的金融借贷。杨东认为,过去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资产的可信度核心在数据和画像,而这两项没有达到一定的准确度,但在区块链技术上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今年以来,数字化在加剧,数据、画像的准确度也在不断提高。杨东断言,点对点的融资正在成为趋势,同时,数据上链也正在成为趋势。
对于以太坊,杨东认为,以太坊是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开源的支持“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平台,可以说,它与苹果的应用商店类似,允许开发者在上面开发任意应用,实现任意“智能合约”。
对于Libra,杨东表示,Libra的具体规则有四点,一是建立稳定的区块链生态体系;二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来推进联盟建立;三是以基金会治理的模式来主导Libra的运转;四是结合区块链的POS机制来共享利益。日前,大部分国家认为Libra将削弱各国货币主权,冲击现有货币体系,一些国家甚至考虑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加以应对。杨东认为,Libra在跨境支付上拥有巨大优势,是比比特币更接近支付工具的数字货币,我们要加以重视。
“而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目前是蓬勃发展的,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在政府层面的大力引导、扶持;二是在企业层面,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三是在人民层面,老百姓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电子支付。”杨东说道。
对于DCEP,杨东表示,DCEP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替代M0,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二是具有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对接老百姓;三是防止双花,采用类似UTXO结构的货币模型,同时从技术上保证发币和转账的安全性。杨东认为,DCEP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走向国际化,怎么让其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这是需要研究落地的。
“目前,各国监管现状不一,总体趋势是对区块链技术趋于包容,对加密货币趋于严格。我国在政策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应继续以积极引导为主。”杨东表示,“DCEP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要重视。”
杨东最后强调,数字货币只是表象,重构支付网络才是远大宏图,重构一个支付体系比构建数字货币重要的多,区块链时代的开启,也是再造“清算体系”的最好机会。
(编辑 张伟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