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FCoin品牌、市场部已经解散,办公室人去楼空,FCoin从华丽出世到满目疮痍仅用了三个月。
随着FCoin一起凉凉的,还有创始人张健发起的“币改试验区”。
事实上,币改从一推出便事故不断,一直号称“首个币改项目”的数字货币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Bizkey中途宣布退出,出自奥马电器的团队创办QOS并插队“币改”,但上市便破发至停牌,投资人遭遇重创。
如今,FCoin千疮百孔,币改前路渺茫。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将如何引导实体经济正向转型?“币改”的路还能走多久?陆续出现的“证改”和“链改”又如何突破?
“币改”为何质疑不断
无论是“币改”还是“证改”,都应该是对实体经济的一种良性改革。但从“币改”的实践情况来看,似乎让大众失望了。
FCoin把“币改”公告发出之时,虽然有支持、有不屑,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兴奋。通证经济的布道者元道、孟岩的加盟,更是增加了大众对“币改”信心。
早在去年11月,CSDN副总裁孟岩和铂链创始人元道在一次对话中,坚持认为应将token一词译为“通证”,而不是“代币”,二人认为token代表的是可以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并且以区块链作为后台技术支持运行。
“币改”则让孟岩和元道的通证经济从理论走向了实践。FCoin发布了关于币改试验区(主板C)的公告,并提出宗旨是“打造新生形态、具有蓝筹特征的超大型通证经济体,建立区块链新世界的价值投资信心”。
口号固然让人振奋,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被寄予厚望的第一个“币改”公示项目Bizkey宣布退出,其联合创始人张晓航给出的理由竟是“因为FCoin公告过于频繁而影响团队睡眠”,并承认QOS“插队成功”。这不免让外界对“币改”的运行机制和FCoin的评审公允性有所质疑。
随后QOS成功上市FCoin“主板C”,成为第一个“币改”项目,但开盘后连续三天即跌破发行价40%。除了项目破发,QOS“币改实验”本身并没有让人看到“新形态、具有蓝筹特征的超大型经济体”。
QOS核心团队出自上市公司奥马电器的原高管,只有顾问中的FCoin创始人张健一人与区块链相关,这不免让人质疑,QOS不过是借着“币改”的风头变相发行加密货币融资,完全没有重塑“区块链新世界的价值投资信心”。
至少从目前来看,现有“币改”成果一地鸡毛,没有实现通证经济赋能实体产业的有效模式。那么,“证改”能否有所突破呢?
“证改”怎么玩
从传统企业经营角度看,“证改”似乎具有更进一步的可行性。
所谓证改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对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进行改良升级,将通证作为企业运行的工具之一,而非单纯的融资途径。
先从一个例子说起。唯品会大家应该不陌生,2012年,当很多电商行业因为难以盈利而面临倒闭之时,唯品会逆势登陆纳斯达克,从不足3亿美元的市值在3年内增至178.79亿美元。作为时装垂直品类电商平台,唯品会的电商购物频次高于当当、聚美优品,仅次于京东。
唯品会有如此成绩,主要原因是突破了传统电商的商业模式,其将大牌服装厂商的尾货通过打折的形式进行销售,打造了一个“正品特卖”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低价购买大牌的机会,这一模式一度掀起来女性购物狂潮。
2014年,唯品会年销售额突破200亿人民币,而到了2015年,唯品会的销售业绩和购物频次双双开始下滑。
唯品会美人迟暮,一方面由于消费升级环境下,消费者对服装有了更多个性化的追求,大牌尾货不再新鲜;另一方面,受中心化机构盈利模式的限制,品牌厂商需要向平台缴纳收入抽成或广告费用,这逐渐导致一部分厂商的流失。
消费者和厂商的减少必然对中心化电商机构有致命的打击,那么,假如对唯品会进行“证改”,会有什么效果?
我们可以先将唯品会改造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服装购物平台,让服装生产涉及的设计师、面料、纽扣、饰品、加工等服装生产环节的厂商入住唯品会,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自主选择配饰、布料、加工厂等,购买符合自身偏好的定制化服饰。
在这个去中心化平台上,由于个性化消费符合目前大众的主流消费需求,并且免去了服装经销商的差价,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也将降低,这一模式对消费者是完全有吸引力的。
对于服装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来说,他们不再需要向平台上交收入抽成,也不再需要消耗广告费用,而是努力将产品的质量、款式、服务做到尽可能吸引消费者,便可以获得销售业绩,所以这一模式对于服装企业同样具有吸引力。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没有利润的驱动,谁会去运营这样一个“唯品会”?
此时,通证经济的作用才真正体现。去中心化唯品会可以发行通证,我们先称其为VPC。平台不会收取买卖双方的任何费用,但是他们都需要通过VPC进行交易。
在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模型中,VPC总量确定。当平台的GMV(交易额)越高,而VPC的数量不变时,市场中流通的VPC价格就会越高。同时,VPC价格高体现了平台的价值和影响力,因此去中心化平台可以形成一个良性自循环。
这时,如果去中心化唯品会的创始团队手里持有10%的VPC,那么这10%VPC的未来升值潜力,就是对他们运营这个平台的激励。
以上是“证改”在传统服装行业的一个简单应用案例。其实在这个案例中,还有很多可以丰富的场景,比如企业经常需要处理的账期问题、票据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以高效解决。
“证改”理论认为,区块链和通证经济可以打破组织“赚钱即价值”的魔咒,因为一个组织不赚钱,不代表它没有价值。传统企业以“利润”为导向的评判标准,将通过“证改”而实现真正的价值良性循环,从而打造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生产关系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
“链改”的踢馆之路
“链改”对实体经济的改良似乎更加宽泛,而不仅局限于通证经济。
在“币圈”火爆的发展态势下,“链圈”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区块链尚未与实体经济共融。如今,“币圈”泡沫破裂,理性逐渐回归,继“币改”、“证改”之后,“链改”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链改”的逻辑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相融合,通过技术改变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降低产业链运行成本、提高产业流通效率,实现节点间的价值共享,脱虚向实,让技术真正赋能实体经济。
以金融行业为例,上个月由平安金融壹账通与福田汽车集团福田金融共同打造的“福金ALL-Link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汽车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配合电子签名技术,把非标准化的“应收账款”转化为能在平台流转的“福金通数字凭证”资产,不仅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信用成本高、授信效率低等问题,还缓解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账期错配、现金回款周期长的资金压力。
“不仅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在溯源、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良性变革、优化产业结构,是‘链改’的关键。”TOP区块链创始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链改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人蔡玉峰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链改”的逻辑下,无币区块链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区块链技术在赋能传统产业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这并非一定要伴随通证的存在。目前的无币区块链案例中,例如支付宝的跨境汇款、香港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等,均没有币的影子,但区块链技术确确实实在应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块链的真正价值在于赋能实体经济,“链改”将促进价值转换与链接,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无论是否存在通证,目标都是推动实体产业的自我革命,这一思路或许更符合目前我国的政策和产业发展环境。
关于“币改”、“证改”、“链改”的思考
无论是“币改”还是“证改”、“链改”,我们都要看到其对商业、对投资的本质影响,而不是盲目追逐币价的涨跌:
首先,给新事物以时间。
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理论还处于早期阶段,此时的尝试难免会有一些判断的失误,因此我们应该对创业者、改革者保持相对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因为某些失败而盲目否定一切。互联网用了至少十年的时间才让人们的生活发生改变,我们不妨给区块链多一些时间去探索。
其次,分辨传统产业是否对通证经济有强需求。
区块链的出现的确伴随了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市场的投资红利,因此在这个阶段总会出现一些蹭热点、圈钱的投机分子。因此我们面对某个区块链项目或者举措时,不能盲目轻信专家、大佬、谣言,而应该基于真实经济场景判断通证经济是否有真正的强需求。
再次,“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事物本质。
自从“币改”概念出现后,随之而来的“证改”、“链改”、“票改”层出不穷。其实,不管叫法如何改变,都无外乎是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思考,无论是创业者、投资者还是传统企业,都应看到改革为商业和企业带来的本质变化,而不是对某一个概念存有偏见。
最后,无论FCoin、QOS、Bizkey未来如何发展,都是先行者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次尝试,所谓尝试,便无所谓结果。
即使这一切在未来都被验证是错的,我们也应始终对敢于试错的人怀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