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财经
媒体 | 营销 | 咨询
摘要:区块链大规模应用
5月17日杭州骆家庄农贸市场一个摊位上的多种支付渠道提示。农贸市场实现了健康码、聚合支付码、区块链安全溯源码“三码合一”。韩传号 摄
上篇:区块链全球应用新趋势
起源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正一步步改变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面对褒贬不一的舆论,区块链技术经历了产业的洗礼后,呈现出旺盛的活力。这一革命性技术在全球创新应用,已经从最初的加密货币,拓展到电子商务、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执法调查等诸多领域,呈现出应用不断拓展、产业回归理性、技术融合发展等新趋势。
经济领域降成本
支付结算。英国巴克莱银行投资了一家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公司,可帮助银行收取付款并自动执行数字发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则以提高结算效率为目的推出了针对银行间结算的功能型结算币。
跨境支付。酿酒制造商百威英博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向赞比亚的木薯种植者付款。该平台通过供应链跟踪农民的产品,通过农民的手机进行数字化付款,无须银行账户。
电子商务。沃尔玛、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电商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来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交易安全。阿里巴巴在巴西为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系统申请了专利。
供应链管理。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马瑞利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在车灯上探索运用区块链对接全球工厂需求,确保零部件可追溯。澳大利亚一家创业公司将区块链用于改善农业供应链,对谷物购买、销售和储存进行数字化管理。
会计服务。通过区块链实现的数据跟踪可以助力人工智能促进某些会计服务自动化,进而减少人为错误和欺诈行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对区块链展开应用,普华永道和安永创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服务。
共享出行。优步等共享出行企业使用大数据算法控制驾驶车队,区块链能给这种模式注入新的选择。创业企业Arcade City的运营方式与其他共享租车公司类似,但允许驾驶员通过区块链平台直接对接乘客,从而增加业务量,同时可以自由设定服务的价格,建立自己的经常性客户群并提供送货或路边援助等服务。
汽车租赁和销售。传统汽车交易程序烦琐,区块链可以简化这一切。美国信用卡品牌万事达和创业企业合作使用区块链将租车简化为“点击鼠标、签名、开车”三个过程。
社会领域增强信任
公共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利用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向难民分发人道主义援助。在约旦,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虹膜扫描验证需要获得援助的个人,援助即时记录在私有区块链上,付款自动从区块链账户中转出。
执法调查。在执法调查中,证据链条的完整性很重要,美国一家创业企业开发出防篡改的容器,通过区块链记录容器的内容物,为执法中的证据管理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全球较大的水果和蔬菜企业美国都乐食品公司计划,到2025年全面应用区块链,该技术可以将食品安全调查所需平均时间从几周缩短到几秒。
慈善捐助。慈善捐助一直存在透明度不高和问责不清等问题,区块链可以帮助人们准确跟踪捐款流向。非营利性组织BitGive Foundation推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多维捐赠平台,提供捐款跟踪服务,并提供永久的慈善财务交易记录。
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背景审核中,确认求职者的身份和工作经历耗时耗力。如果将就业和犯罪记录存储在区块链上,就能简化审核流程。一些企业已经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提高清洁、仓储、电商等短期岗位招聘的效率。
遗嘱公证。亲人逝世后,遗嘱解释是否和逝者本意一致困扰家属和法律机关。有创业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遗嘱系统,可自动核对政府部门的“死亡记录”,自动将财产分配给受益人,不需要执行人和法庭介入。
教育及学位证书验证。对于学位证书是否真实,区块链解决方案可以简化验证程序,减少相关欺诈。索尼全球教育与IBM合作开发了区块链教育平台,用来保护和共享学生的学习记录。还有一些企业探索通过区块链防范学习证书和结业证书被篡改。
云存储。云存储服务通常通过中心化服务器来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容易受到黑客的网络攻击。区块链云存储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存储,更不易因攻击行为而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泄露。一批新型区块链云存储企业正在出现。
新趋势:回归理性,融合发展
继2008年起源于比特币以来,区块链技术先是成为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后逐渐演变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整合了链式数据结构、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多项核心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优势。
尽管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差距,但这并不妨碍这项技术引起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重视,在产业发展方面回归理性、在技术演变上呈现出与其他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
研究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前后 ,数字货币带动了资本对区块链技术的追逐,全球区块链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高峰,超过600家。2019年以来资本环境趋紧,区块链产业回归理性,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渐被正视,各国政府加速推进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截至2019年8月,全球各国推动的区块链项目达154个,主要应用于金融业、政府档案、数字资产管理、投票等领域,其中政府项目数量较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荷兰、韩国和美国。
区块链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被广泛看好。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产业区块链》序言中写道:区块链与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有机地融合起来,共同构成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势必深刻地影响和重塑我们的经济金融组织和社会治理模式。
业界认为,区块链与这些技术融合,可以助力解决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隐私和安全等问题,促进数字经济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是目的明确的、垂直性技术,而区块链是横向的、连接性技术。随着这些新技术兴起,会形成设备和设备直接交换信息、交换价值的场景。届时,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便是基于5G技术,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契约,将通过区块链来实现。
下篇:抢抓疫后区块链规模应用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排头兵之一,区块链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作用引发业界思考。虽然在信息管理、慈善捐赠,以及企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拓展了应用,但在公众看来,区块链这项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技术似乎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相比,甚至有些“缺位”。
疫情中拓展新应用
疫情期间,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纷纷探索区块链的新应用,使其在信息管理、慈善捐赠、企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里发挥积极作用。
济南市利用区块链技术监测疫情信息,通过对疫情数据上链登记,实现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初步建立起透明化监督、事件追责的数据链条。广州市南沙区、河北省巨鹿县、链飞科技也进行了相关尝试。
山东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身份管理过程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管理系统可以便捷地验证人员身份,在节省工作量的同时,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统一账本,动态联动跨区域人口流动情况。
海外创业公司Shivom响应欧盟的创新药物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一个由大学、医疗中心和企业组成的全球多组数据枢纽联盟,联盟成员间可以共享新冠肺炎病毒数据,推动疫苗研发。
中国雄安集团等利用区块链技术完善慈善捐赠管理,追溯和管理捐赠物资用途,提高捐赠信息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支付宝借助区块链推动防疫物资全流程管理,将防疫物资的物流、存储、调拨、发放等环节数据上链,在数据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实现共享,提高应急物资调拨效率。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工信厅、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商银行均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相关平台,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透明、信任缺失、流程烦琐等问题,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缺位”背后诸多挑战
尽管应用领域有所拓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区块链在疫情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局部的辅助性应用为主,距离公众预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区块链先是被明确纳入“新基建”范围,后又有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国家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进入商用,可谓乘上了发展的快车。但实现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以下三个挑战。
一是区块链多方主体难协调。区块链技术应用涉及跨组织边界、跨职能、跨功能问题,需要在多个不同主体之间形成协同共识,由于国内还缺乏广泛认可的联盟区块链行业应用标准,不同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无法明确,导致区块链应用无法有效顺畅运行或只能在小范围内试行。
二是缺乏成熟的基础设施。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其本身的发展还缺乏配套支撑的基础设施,如底层的区块链服务网络,再如促进区块链应用的物联网、5G等配套设施。
疫情期间,国内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推进。4月25日,在国家信息中心的主导下,国家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宣布进入商用阶段,这个用于部署和运行各类区块链应用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将促进区块链价值网络、5G、云算力网在底层环境、数据治理和行业应用的协同创新。
三是区块链技术本身存在技术难题。互操作性问题、扩展性问题、数据存储问题、安全性问题等等,均制约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尽快从锦上添花走向雪中送炭
区块链技术仍处于锦上添花的发展应用初期,未来区块链技术要获得广泛应用,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加快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如加强区块链产业发展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区块链应用所需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地区标准。同时,加快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与行业领军企业打造适合行业应用需求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区块链工程实验室等,在区块链存储、共识、加密、智能合约、跨链技术等领域加快突破。加快推进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支撑区块链应用。
二是推进行业重大应用平台。借鉴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外管局跨境贸易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模式,在交通、物流、农业、汽车、医疗等领域,打造行业重大示范性区块链应用平台,组建行业区块链应用联盟,推广行业应用。
三是完善区块链监管和治理机制。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探索应用“监管沙盒”模式,在防控风险基础上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突破。“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监管约束相对较少,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完善区块链治理机制,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探索行业自治和联盟自治模式,建立和完善联盟链治理标准和治理体系。
原标题:为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补位”
作者:董雪系半月谈记者
刘斌系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航运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