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仔细分析下故事里每个人的观点,可以发现都是与他们各自的诉求相符合的。
首先是楚王左右,对于他们来说,服侍好君王,关系到身家性命,见到楚王失弓,如果胆敢说什么失之得之,估计混不长久了。所以,当然是要积极找弓。
接着是楚王,楚国楚人是其核心利益,说出“楚人失之,楚人得之”理所当然。楚王强调“楚”这个核心共识,是非常明智的。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时代,如果楚王内外不分,不强调“楚”而像孔子一样强调无国界的“人”,无异于自取其祸。
然后是孔子,他的理想是匡济天下,他的心中没有国界,所以自然不应该分楚与非楚。
再看老子,他老人家追求的无欲无求、超然物外,当然不能有得失之心,得之就是失之,失之就是得之,所以“失之,得之”就好。
最后是莲池大师,佛家追求的是彼岸,尘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所以不必分弓、人、楚。
同样的,在投资里遇到同一个事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
比如,去年区块链经历了一次泡沫的破灭。有的人就觉得区块链就是一个泡沫,泡沫破了,区块链也就完了,然后从此不再沾染区块链。也有的人觉得泡沫的生成和破灭对于区块链来说是好事,会促进区块链的发展,所以趁着泡沫破灭后的寒冬加紧低价捞筹码。
这两种观点,谁都没办法拍着胸脯说,其中一个百分百是对的,另一个绝对是错的。所以,对于观点,我们不着急论对错,只问适不适合你。
那怎样才知道适不适合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是你大脑第一时间涌出来的观点,很有可能就是最适合你的。
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大脑里存储了你的认知框架、你的偏好、你的立场、你的过往经验。一个事实输入大脑后,你的大脑经过“快系统”的运算,很有可能得出的就是最适合你的观点。
当然,我们也只能说很可能,不能说绝对就是。但是没事,咱们后面还有两个原则进行把关呢。
本内容中的信息及数据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力求消息准确可靠,但对于资料的完整度及完全准确性不做保证。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责任自担。
—END—